- 太极拳
-
谈陈式太极拳之“晃”
时间:2011-4-3 12:50:46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68 评论:0陈式太极拳行功走架过程中出现的晃动现象,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用原理去衡量,却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晃”法。
在太极拳招式熟练后,特别是陈式拳节节贯穿、连绵不断、螺旋缠丝、螺旋上升、螺旋下降、蓄发相变、虚实转换、对称折叠、松活弹抖、快慢相间等原理的要求下,为了使整套动作不丢不顶,八面支撑,一动无有不动,为了蓄发动力,让意气通畅无滞,周流全身,有一些技术上的晃动,只要是头顶悬起,中轴不偏斜,就是符合太极原理的。这样的晃动,是为了导引内气随动作而循行,是为了起落承转,把劲力蓄满。这种晃,是为了达到以意领气,以意催形,劲力饱满,气韵流畅,纵放伸缩之目的,也是因为懂得了周身缠丝,阴阳互变,由腿而腰达于四肢的太极劲力,功夫上身了,才有的晃动。严格地说,那不是晃动,是内气开始充盈,有周流循环迹象的外在表现。晃不可大,不可久,太极还是要遵循“无过不及,随屈就伸”。圈要越来越小,渐渐无形,也就是无圈。如果是这样的“晃动”,说明境界有了提升,走进了太极的殿堂,是正常的。但“晃”不可造作,造作与功夫的提升无关。有人故意模仿陈式太极拳名家陈正雷先生的晃动,却知其表不知其里,殊不知人家是螺旋上升和螺旋下降。不懂的人就变成了断续的、僵直的、根基不稳的摇晃,是毛病。应该首先端正规范拳架,走架至纯熟懂劲后再体验螺旋升降。不然,就会误入歧途,或出现偏差而难以提高了。
暂时的“晃”是内气循行初级阶段的表象,随着功力的不断加深,内景隧道不断畅通,这种晃动会逐渐变微,直至看不见,那就是连招式也不太明显了。即“其象在内,其内劲不为人知”了。
- 相关文章
-
-
12-17安徽省望江县举办2014年太极拳剑大赛
-
12-16上海赵堡太极举行活步推手友谊赛
-
12-16上海魂源太极应邀教授交通大学太极课程
-
12-16山西省寒冬掀起太极健身热潮
-
12-16河南省安阳市举办太极拳文化发展研讨会
-
12-16中国上海龙身蛇形太极拳总部荣获「特殊贡献奖」
-
12-13上海魂源太极拳走进国际大企业
-
12-1325岁法国姑娘来株洲拜师学太极46岁教练向她求爱成功
-
12-11“非遗”陈氏太极拳和福建古琴在福州“琴拳对话”
-
12-11“信诚杯”太极拳交流展示赛在江苏省溧阳市举行
-
- 本类更新
-
-
12-8浅谈太极拳的“高度统一”-蒋学富
-
12-8太极“一体”论——张升
-
12-8太极拳不能丢掉的几大原则-邹柱石
-
12-8太极拳“松在眉宇之间”-张绍义
-
11-23浅谈太极拳弓步练习中的五个误区-张远芳
-
11-23试论杨澄甫式太极魂-王书平
-
11-23“沉”是练好太极拳的根本-刘月兰
-
11-23太极拳中“折叠”释义及其价值-张杰 刘淑君
-
11-23论内功、内劲、内力的辩证统一 (钱金瑞 徐金玉)
-
11-23练武氏太极感悟-马高峰
-
- 本类推荐
-
-
4-15太极拳24式
-
3-15亲身体验太极拳实战
-
3-15太极拳能实战吗?
-
3-15陈式太极拳实战
-
3-15太极拳实战技击
-
3-15张绍堂谈太极拳实战能力
-
3-15太极拳实战技法浅解-严昭法
-
3-15太极拳实战教程资料简介
-
3-15关于太极拳实战
-
9-8论太极拳的劲点
-
- 本类排行
-
-
8-2542式太极拳拳谱及拳谱详解
-
9-6太极拳前辈的一个不传之秘-“空肩”
-
9-19太极松腰最简单的方法
-
9-8练功法则“三练三不练”
-
5-14站桩-讲点连师父都不一定会随便传的东西
-
9-12花钱不一定买着的太极实话
-
3-15太极拳的由来
-
9-8太极拳修练原理精讲
-
9-8太极拳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经验
-
7-18内家十二象太极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