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楠烇拷4閺堬拷17閺冿拷 閺勭喐婀¢崶锟�
    • 鐠烘縿鈧骸濮甸崝銊ㄥΝ閵嗗繗绻曢張锟�13婢讹拷
  •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武林动态

武医结合为国家健康战略服务

时间:2018-7-17 22:13:48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215  评论:0
2018-07-10  

前言:孙瑜

报道:武医结合是最新概念医学,为国家健康战略服务,面对现代生活方式带来诸多疾病,太极拳科学化研究在养生、技击、康复、慢性疾病的辅助功效早已得到验证,相信武医研究一定能探索出一个全新天地。孙瑜老师推荐文章:

终于来了!揭开体医结合的大健康时代!

最近国产电影《我不是药神》火了,其中一个社会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生病后药物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吗?有没有与药物相当,甚至更好的综合解决方案?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持续进步,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得以持续改善。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业化、老龄化、生态环境恶化等原因又给健康促进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有资料显示,一方面,我国国民的体质状况自2000年以来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近几年来,广大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但因锻炼不当导致的运动性伤害时有发生。

面对复杂多样的体质与健康形势,现有的以“药物治疗”为核心的卫生保健体系难以应对上述健康挑战且带来了高昂的经济代价。

 “体医结合”

在寻找更为自然、绿色的方式提升健康的道路上,运动(movement)成为全世界健康专家的共同选择。

近年来欧美学者所提倡和推广的“Movement As Medicine(运动即是药物)”的概念体现了现代医学对“运动促进健康”这一观点的广泛认同。

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将“全民健身”提升为国家战略,在2016年又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体医结合”——这一代表了健康促进新趋势的理念将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的重要措施和依托。

 “一、体医结合的内涵”

体医结合,从字面上理解为体育与医疗相结合,即体育科学和医学科学的交叉和融合。这种交叉和融合不光体现在两个学科领域技术手段的相互学习和使用,还包括思想、理论等诸多方面和层次的紧密结合,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体医结合的实质是体育学科提供手段和方法,医学学科提供思路和路径,用医学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将常见的体育运动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使之处方化,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运动能够有效促进健康是体医结合的基础。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以肢体开合提落、旋转屈伸为特点,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的“导引术”。世界卫生组织把缺乏运动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大因素。“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良药”已经成为全球社会的普遍共识。

体医结合思路和方法的提出,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下矛盾:医疗和体育都是健康促进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但医疗和体育的职权部门却分属不同体系,在管理、体系、资源、人才等方面并无顶层设计方面的交集。体育运动作为健康促进重要的一环,长期没有得到医疗系统的重视。

 

现有的研究已经有力的证实,科学的运动能够在防病和康复两个健康维度做出重要贡献,在预防、治疗和康复三位一体的健康链条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体医结合的发展思路

第一,要明确体医结合在实施层面的措施和方法。体医结合的主要实施措施就是“全民科学健身活动”。《纲要》明确提出,要“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健康中国”不等同于“医疗中国”。

在健康层面,我们更多希望的是未雨绸缪而非亡羊补牢,国家应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国民整体身体素质的提升而非疾病的治疗中,充分发挥全面健身在健康促进多个维度的积极作用,宣传科学健身的重要意义,全面开展全民科学健身活动,提升国民体质健康水平。

体医结合的主要实施方法就是“运动处方”。要构建完善的“体医结合”健康促进体系就必须建立和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开发应用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大数据,开展运动风险评估;探究运动与健康之间的剂量一效应关系的同时,规避运动风险的发生,做到真正的科学运动。

第二,重视传统医学和体育科学的结合。体医结合绝不能只和现代医学结合,而排斥传统医学。传统医学中“治未病”“动静结合”“天人合一”等理念和方法就是体医结合理念的完美诊释和集中体现。

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体医结合,加强科学健身指导,积极推广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运动健康服务,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发挥中医药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作用”。

第三,将竞技体育中的训练监控、康复治疗手段及运动营养支持等应用到全民健康中。

目前,竞技体育特别是高水平的竞技队伍,汇集了行业内最先进的运动训练理念和方法、运动员伤病治疗康复和恢复理念以及最佳的运动营养策略手段,如果能将这些方法和手段应用到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将是体医结合实践中的一次升华,让普通大众也能享受到只有精英运动员才能有的健康促进服务。

第四,关注体医结合实践中的特殊群体和重点人群。制定实施青少年、妇女、老年人、职业群体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努力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 %,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 %以上。实行工间健身制度,鼓励和支持新建工作场所建设适当的健身活动场地。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

第五,体医结合的实施中,需要多部门协同和社会参与。体育和医疗是推动健康中国的共同动力,缺少体育手段的医疗和盲目运动都是存在隐患的,这一点,体育界和医疗界已有共识。

而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由体育部门实施,而卫生、健康、医疗等则由卫生部门主导,相互间不仅沟通不足,甚至“互设壁垒”的现象存在。《纲要》提出不同行业要深度融合,那么未来体育发展需要在推进方式上做出改变,改变过去一家独进的方式,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

国家应该积极统筹协调体育与医学融合,指导全国体育与医学在慢性病预防、康复方面的合作研究工作开展起来。真正做到“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强各部门各行业的沟通协作,形成促进健康的合力”。

本文转自齐力康复,略有编辑。

 

 


标签:结合 为国 为国家 国家 健康 
本类推荐

Copyright © 2002-2012 中华气功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70154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