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文摘

何能久站

时间:2012-8-8 18:32:38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150  评论:0

何能久站?一种方法是从形上入手,循序渐进,不断总结经验,积少成多出功夫。这是一种站了再想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意识依附于形体。形体不通透意识就难受,对应的诀窍是“忍”。积小忍为大忍,从量变到质变。

网上有一篇帖子叫《何能久坐》,这个帖子在网上流传好几年了,是一个很好的帖子,可以用来指导站桩。帖子的作者叫无住bj,他从十二岁起开始静坐,没有老师指导,每次打坐很随意,坐半小时至四十分钟,双腿不舒服就下座,后来看了南怀瑾先生的书发心修炼。

他说一开始延长打坐时间是一件痛苦万分的事,先是腿麻,后是疼痛,疼是最难忍受的,双腿的每个关节都痛彻心肺,到后来发展到整个脊柱一节节的疼。疼的厉害的时候就想:南怀瑾先生说修行是大丈夫的事,自己吃点苦与大德相比算的了什么?或者在心里大喊佛菩萨加持。反正就是咬牙坚持,忍着。

他那个忍也有技巧,他不在腿疼得受不了的时候下座,他认为如果那时候下座就是被疼痛战胜而不是战胜疼痛,所以他总是在一轮疼痛结束新一轮疼痛未开始时下座,这样下来他每次打坐的时间都有所延长。

后来他发现自己的身心竟然可以分离,疼是疼,不干自己的事。有了病也是一样,身体在病、在不舒服,却和自己不相干,只是自己在看着身体的变化。也就是说他通过有意识的忍痛锻炼强化了精神的独立性。再后来他感觉长时间打坐不再是一件艰苦事,经常是刚闭上眼睛,三、四个小时就过去了。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何能久坐?唯一忍字可以!”用这种精神来指导站桩,就是从形上入手,站了再想。

另一种方法是从神上入手,先把站的理由想通了,心无疑虑,想站多少就站多少。这是一种想了再站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形体依附于意识。用这种方法来站桩先要设定一种意识模式,站桩中只取这种意识模式,其他各种心理的和生理的困扰都被视为杂念而不予理睬。它的诀窍是“定”。从定入慧,变“假”为“真”。

想了再站,就是先想后站,想什么?一是想要不要站,是不是非站不可?结论必须是非站不可,不站就没意思,不站就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这样才行。如果结论是可站可不站,那八成会半途而废。二是想能不能站?一小时、两小时、四小时,能站哪一个?其实重要的不是选择哪一个,而是选了以后能不能心无疑虑。如果担心站桩会损伤下肢,那就先别练站桩,练点躺卧的东西。如果担心站桩时间过长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那就选择周末站桩。总之,要做到疑而不站,站而不疑。

我有一位练功的朋友,出国后在一间餐馆里当侍应生,餐馆很火爆,一上班就得连续干五、六个小时,周末还要忙一些。一天夜里收工后,几个伙计去宵夜,大家边吃边发牢骚,一个说俺在国内从来就没干过这种累活,这那是出国,简直就是洋插队。另一个说奇怪,没想到自己还能屁股不碰椅子,连轴转五、六个小时。我那朋友听了以后脑子一动:既然人能够被动的走动五、六个小时,也就能够主动的站立四、五个小时。

回去以后他就站了四小时的桩,他说以前站桩从来没有超过一个半小时,从一个半小时到四个小时,中间没有过渡,脑子一通四小时就站下来了。他的例子有点简单,没有要不要站的思考过程,一来就是能不能站。那是因为他以前练过站桩,也有想延长站桩时间的愿望,只是认为自己能力有限,得慢慢来。没想到一念之间就把时间的深沟给迈过去了。

想了再站,除了想要不要站和能不能站以外,还要在站桩前设定一种意识模式,我站桩设定的是导引开合的模式,即只管开合不管其他。开合是人体气机变化的基本形式,强化了开合就强化了人体生命运动,这是一种承始承终的练法。另外站桩练开合,练的是人的整体开合,根据现代整体观原理,局部变化服从于整体运动,一旦意识与人的整体开合相混融,各种局部的动触感觉就会消失,因此它也是一种对治杂念的良方。

一般而言,站了再想的方法容易入手,稳扎稳打,一旦上路便收获可期;想了再站的方法需要自信,敢于跳跃可能带来豁然贯通,也可能变得好高骛远。这需要站桩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管用哪一种方法,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意识的自控能力以及意识驾驭形气的能力,从而提高人的健康水平和生命活动能力。


上一篇:桩功深义
下一篇:站桩功的功感效应
站内搜索

Copyright © 2002-2012 中华气功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百度统计
粤ICP备13064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