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拳
-
小论太极拳的神韵
时间:2012-8-27 10:09:27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66 评论:0武术的修炼,形神俱备很重要。而这里说的太极拳神韵,就是打拳者应有的神采气度和风格韵味。讲书法有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太极拳也是如此,有些人拳打得挺熟练,动作也投有多大错误,就是没有气势,没有太极味,总的讲是没太极拳神韵。这一点涉及到人的气质的修炼。所谓太极拳是一种文化就在于此。它不仅锻炼你的身体,还锻炼你的情操,锻炼你的精神。不仅增强你的体格,而且锻炼你的人格。很多人通过练太极拳,性格有所变化,就是因为太极拳这一特殊运动方式可以锻炼人的思维、意志、道德、情操,表现在拳上就是神韵。
太极拳神韵,实质上就是通过练太极拳,增强气质的修炼、精神的修炼、武德的修炼、人格的修炼。体格的锻炼是有形的,人格的修炼是隐形的。拳是人格的表现,人格的再现。陈老师常讲:“什么人打什么拳。”神韵的修炼我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讲气势。在练拳的态度和势之中,注意气势。首先,要求练拳时身正势圆。身法要正,中正安舒,不是扭扭曲曲的。要形成身法中正,内气鼓荡,从而达到:外形饱满,松透堋圆,筋柔骨正。所有动作都要做到非圆即弧,纵看立体螺旋,横看环环相套,胸腰运化,如龙似蛇。气势磅礴,做到凝重而舒展,严谨而潇洒。
第二,讲襄情。神态自然,从容不迫,情绪安逸。表情实际上就是一种心态的外露。如打掌时怒目、皱眉、张口、紧闭口、吐舌、紧张、慌张、呆相、低头都是不自然的心态。打拳时抛弃恶性兴奋,换来良性兴奋,尽量做到情绪好时打拳,打拳又换来好情绪,这样一种良性循环。
第三,讲节奏。节奏,就是打拳的韵律。音乐有韵律、舞蹈有韵律,打拳也有韵律。有快有慢,快慢相间,一般是蓄劲慢,发劲快;有蓄有发,蓄发相连;有开有合,开合相寓;有卷有放,卷放相接;忽引忽进,引进交替;有升有沉,升沉皆走螺旋。行功如波涛滚滚,以显示太极劲力的旋律。这样打拳既有节奏又不累,即所谓有氧代谢.拳毕,呼吸正常,汗流而不气喘。
第四,讲眼神。眼神是精气神的窗口。我们这套拳,要求眼睛以视敌人为主,兼顾左右。眼睛炯炯有神、神采奕奕。头不可低、不可仰,不可扭脖子。头随身动,眼光四射,或以正视,或以余光扫视,兼顾左右。眼光既要机警,又不怒视,以显示神态之自然从容和大方庄重。
第五,讲韵味。什么韵味,即“太扳味”,即太板阴阳哲理体现出来的韵味。既反映在拳上,又反映在神态上。通过拳的哲理来悟人生的哲理,“练拳、练体、练人格”。打拳联想到做人的道理,联想到为人处事;为人处事又要联想拳中的哲理。通过练拳,表达你的心态;通过练掌,又影响你的心态,这样一个辩证关系。打拳要求立身中正,那么做人就要一身正气;打拳要刚柔相济,那么做人处事就能屈能伸,既有开拓精神,又有严谨作风;打拳讲的开合相寓,能吞能吐,那么做人处事就能能能化;打拳有顺缠有逆缠,那么做人处事也有顾境逆境,在逆境中求顺境,顺逆都能适应;打拳讲轻沉兼备,从容不迫,能容能化,做人处事也要能做到沉着应事,能宽容,能忍让,能从容不迫;打拳讲谐调,那么做人处事也要讲和谐,以和为贵,处理好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与大自然的关系;打拳强调凝重而舒展,做人也应该沉着稳重而萧洒。所以,打拳既是练体质又是练气质。
总之,在行拳、悟拳过程中,要使太极拳的哲理与人生哲理互为影响,交相辉映。打拳时的神态、情绪能反映出一个人人格内在的心态。一句话,太极拳生活化,生活里有太极哲理。所以,我们的皋有独特的魅力,同时我们在为人处世以及练拳、传拳之中,也要显示出自身人格的魅力,武德的高尚。所以常说:饱含人生哲理的太极拳,不仅会给你一个健康的体魄,而且它会助你修炼一个高尚的人格。打拳,把拳理、哲理、心理、生理联系起来,体魄得到锻炼,精神也得到锻炼,从而达到形神兼练、方圆兼备、体用兼备、德艺兼备、文武兼备,从而使自己步入“天人合一”的无碍妙境,这也就是王宗岳讲的“阶级神明”的上乘阶段。
太极拳之“神韵”
大凡艺术都有韵味。太极拳是艺术,当然也要有其韵味。
“韵味”,是指艺术品具有风度、含蓄的意味。“神韵”,不仅具有含风度、含蓄的意味,更是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味了!太极拳具有的神韵,真可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境!
但,反观当今太极拳练习者,或当其为“操”而动之;或当其为“舞”而挥之;或当其为“技”而练之,而当艺术为此追求“韵味”者则少之。现今不仅太极拳练习者多,各类太极拳书籍出版也很多,尤其是当代太极拳者出书较多。其拳架照片书中皆是,有的还配以光碟。
依笔者观之,许多太极拳演练者(包括一些太极拳书中的拳照、光碟),其演练水平较低,更不用说艺术的韵味了。笔者致所以说演练水平低,并不是在于其动作是否规范,而在于有没有体现“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有没有体现“神气鼓荡,气势腾挪”的意境。一句话,就是有没有“韵味”。因为,这反映出演练者的功夫程度,也多少反映出演练者太极文化的修养。
笔者虽不才,然终究为太极拳艺术求神韵。笔者以为,太极拳艺术的神韵是拳势架构的科学、刚柔相济的动作、独立特行的技巧与内在意念所表达的鲜明生动、内气鼓荡等的完美统一。而这种完美统一着重于内,而非着重于外。
郝月如先生说过,“太极拳不在样式而在气势,不在外面而在内”。但,我们时常看到拳势的演练者,特别注重架子的工整,手臂的舒展,震脚的响声,发劲的颤抖等外在形态,美其名曰“舒展大方、中正安舒”也。
笔者曾指责“十运会”的太极拳比赛,几乎所有演练者都是如此“症状”,就是“春晚”的“行云流水”也如出一辙(虽然太极拳上“春晚”千年一回,长脸于太极拳)。其实,这样的太极拳要么练得油滑,要么练得呆滞。
太极拳不在外而在内,陈鑫在他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中早已阐述。陈鑫说,打拳要有情致,“文之抑扬顿挫则曰文情,打拳之欲抑先扬、欲扬先抑,其间天机活泼,极有情致。拳无情致,如木偶人一般,死蛇塌地,有何景致,又安能见其生龙活虎,令观者眼欲快睹,口中乐道,心中愿学?此拳之不可无情致也”。打拳如同写文、如同唱歌,抑扬顿挫方才有情致。不仅如此,陈鑫还要求有“景”:
“其开合收放,委婉曲折,种种如画是之谓景”。只图其外形,内在没有运动,则“心无妙趣,打拳亦打不出好景致”。只有情景交融,“如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阳春烟景,大块文章,处处则柳垂花骄,着着则山明水秀。游人触目兴怀,诗家心怡神畅。真好景致!拳景至此,可以观矣”。
你看,陈鑫将练习太极拳比做写文、唱歌、作画。有情有景的文、歌、画才有人欣赏;同样,情景交融的太极拳才有韵味,才有人观赏,才有人肯学练。有情有景的文、歌、画是其通过作者的内在文化修养反映的;太极拳有情有景的韵味是演练者通过内在功力以及自身太极文化修养体现的。由内而外,由里及表方是太极拳者的正道。一味追求中正舒展、发劲颤抖、跳跃震脚是舍本求末,是永远不得成正果的!
当代陈氏太极拳大家洪均生先生曾著《太极拳品》一文,其将陈氏太极拳列为十三项来品:“端言、圆和、轻灵、沉着、雄浑、超逸、缜密、缠绵、精神、含蓄、雍容、隽永、自然”。从端言、圆和到隽永、自然,有低到高、由浅入深最终品出太极拳之“神韵”。请看,在第12项“隽永”中说,
“拳中有景,即景生情……。景与情会,趣味无穷……。淡妆西子,出水芙蓉。”;
在第13项“自然”中说:“运力大匠,解牛庖丁。不着痕迹,纯以神行”。
洪先生13品中,无一处不是品在内、无一处不是品在韵、也无一处不是品在神。不愧为当代太极拳大家!于此,笔者以为,看一位太极拳演练者水平的高低,不在肢体的工整,而在内在的运动;不在外形的张狂,而在内敛的含蓄。先贤太极拳家的“内气鼓荡、气势腾挪”八个字似可概之。
那么,我们如何追求太极拳的韵味呢?陈鑫要求,“始则遵乎规矩,继则化乎规矩,终则神乎规矩。在我打得天花乱坠,在人自然拍案惊奇”。
根据笔者经验,在一般太极拳要求基本做到后,就要有步骤、有针对性的训练:
定量的盘架行拳,每天3—5遍,每遍15—20分钟,呼吸与拳架的配合及在周身中的运行;每个拳势的拆拳解势与试劲;
拳势中定势发劲的练习、着重单势发劲的练习;推手走化、发放,推手喂劲、吞劲及至散放等等(辅助功力训练诸如抖白蜡杆等)。
久而久之,你的太极拳渐渐不会在意自己的肢体如何摆放、怎样到位,而是在意内气运行,拳势贯劲,及至头脑无物,肢体下意识顺乎自然运动,身形如沧海一粟,纯粹系自然空间一分子,随天地间运转鼓荡。就是推手、散放亦是如此,顺乎自然。诚如陈鑫所说,“无形迹可拟,如神龙变化捉摸不住;随意举动,自成法度,莫可测度。技至此,真神品矣!”这样的太极拳演练才具有“神韵”呀!
- 相关文章
-
-
12-17安徽省望江县举办2014年太极拳剑大赛
-
12-16上海赵堡太极举行活步推手友谊赛
-
12-16上海魂源太极应邀教授交通大学太极课程
-
12-16山西省寒冬掀起太极健身热潮
-
12-16河南省安阳市举办太极拳文化发展研讨会
-
12-16中国上海龙身蛇形太极拳总部荣获「特殊贡献奖」
-
12-13上海魂源太极拳走进国际大企业
-
12-1325岁法国姑娘来株洲拜师学太极46岁教练向她求爱成功
-
12-11“非遗”陈氏太极拳和福建古琴在福州“琴拳对话”
-
12-11“信诚杯”太极拳交流展示赛在江苏省溧阳市举行
-
- 本类更新
-
-
12-8浅谈太极拳的“高度统一”-蒋学富
-
12-8太极“一体”论——张升
-
12-8太极拳不能丢掉的几大原则-邹柱石
-
12-8太极拳“松在眉宇之间”-张绍义
-
11-23浅谈太极拳弓步练习中的五个误区-张远芳
-
11-23试论杨澄甫式太极魂-王书平
-
11-23“沉”是练好太极拳的根本-刘月兰
-
11-23太极拳中“折叠”释义及其价值-张杰 刘淑君
-
11-23论内功、内劲、内力的辩证统一 (钱金瑞 徐金玉)
-
11-23练武氏太极感悟-马高峰
-
- 本类推荐
-
-
4-15太极拳24式
-
3-15亲身体验太极拳实战
-
3-15太极拳能实战吗?
-
3-15陈式太极拳实战
-
3-15太极拳实战技击
-
3-15张绍堂谈太极拳实战能力
-
3-15太极拳实战技法浅解-严昭法
-
3-15太极拳实战教程资料简介
-
3-15关于太极拳实战
-
9-8论太极拳的劲点
-
- 本类排行
-
-
8-2542式太极拳拳谱及拳谱详解
-
9-6太极拳前辈的一个不传之秘-“空肩”
-
9-19太极松腰最简单的方法
-
9-8练功法则“三练三不练”
-
5-14站桩-讲点连师父都不一定会随便传的东西
-
9-12花钱不一定买着的太极实话
-
3-15太极拳的由来
-
9-8太极拳修练原理精讲
-
9-8太极拳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经验
-
7-18内家十二象太极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