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拳
-
冯志强高徒段俊讲解如何练好太极拳
时间:2012-9-6 10:03:39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1385 评论:0从养生学的角度怎样习练太极拳,才能起到健体强身的作用呢?以自己多年从师冯志强老先生练拳,遵循弘扬中华文化,造福人类的教诲,悟道拳理的过程给大家讲讲个中的体会。
练太极拳,练的是什么?太极拳是身心的锻炼,太极拳练的是意和气,意即意念,气乃丹田之气.意为帅,气为旗,练到气沉丹田。中医养生学讲的是调理人的气血,通过饮食、药剂、疏通经络的方法提升人身之气血,从而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达到治未病、养生之功效。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讲,太极拳练的是"精、气、神",练的是内功,收敛内气藏于身,方能延年益寿.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传说吃了会长生不老的唐僧吧,他的法号----唐三藏,他就是修炼到将精、气、神这三宝都藏于一身了(戏说!).练太极拳练的是内气而不是表面动作,通过人们持久的、正确的练习提升丹田之气 ,使身体中的气血充盈,血脉通畅,达到强身健体之功效。要到达这一功效,练太极拳需掌握正确的方法,练内气,而不是表面的抬手提足的动作,以意领气,以气带动抬手提足,即"意气君来,骨肉臣",这样练太极拳才能积攒丹田之气。
那么气从何而来呢?练习太极拳首先心要静,意识要集中,从身心上做好启练的准备,身心放松,当人用力时会有心口发紧的感觉,要有无为之感,心安神泰,进入"虚其心,实其腹,意大定"的练功状态,人有了定力,是取胜的前提.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有起动、有回落,有开有合,合时要合的紧,丹田合到家;开要开得舒展,意念要展开,我们常说的动作要舒展紧凑,从中体会"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意境.当每个动作起动时,意念从会阴上一寸点火发力提起,用意念引领着气,提起回落,一张一弛,一紧一松,一阴一阳,虚实相间,有开有合.开时,气从后背上升,虚领顶劲,命门后突从后脖领起力,领起---手起;合时,气从身前回落于丹田,即"督(脉)升任(脉)降". 气从会阴起,脚蹬地,气起于足;主宰于腰;灌于肩;达于手;回落于丹田。转到下一个动作之前,丹田之气自动由两腿松沉到两脚的涌泉穴,这时如行云流水般地完成了一个整体动作。用意念引领气行,每个动作转换衔接时意念不要断,即形断意连,如同练习软笔书法是一样的道理,各门艺术有相通之处.依次循环往复,整套动作融会贯通。练太极拳的每个动作时气要下沉,不能憋着气或漂浮着,口鼻呼吸要自然,大松大软地慢练,边练边领悟全身放松的感觉.身体以腰带脉为界,下半身恰似藤子制的鞭杆,上身好比鞭条,手臂似鞭稍,鞭杆和鞭条相接处为"命门"(穴),意念源头在腰隙,命门(穴)腰隙为源头,力从鞭杆起,带动鞭条,作用于鞭稍.练拳时要在不刻意间让身体充气,调整好呼吸过程,身体充气时象一只充了气的空心球,给接触到你的对方是足够的反弹力,如果错误地用蛮力练,劲就像实心球,就像那吊起来被打的沙袋. 练好丹田之气非一日之功,要在长期坚持习练中逐渐悟道增长.长此以往坚持习练,气脉相通,方能达到练功之效,练拳贵在坚持,常有人形容太极拳习武之人十年不出门。
强体健身练习太极拳,首先要正确、熟练掌握一套太极拳的动作套路,每个动作要记熟,在此基础之上,慢慢悟出每个动作提气、回落的韵律。其次,既要有练丹田之气的意念,又不能意过重,不能盲目地刻板地去追求所谓的气。习练时要有用意念引领气行的意识,但又不能过重地去想,练拳的人有句话----"知道,不想",在自我得意的状态中练拳,一切均在有意无意之间,有意似无意即真意,太极里有哲理.练习太极拳好似从一座楼房的顶层逐层往下搬东西,搬到底层后再搬出来,一套太极拳打下来楼房的东西搬空,身体感觉虚、空、轻,道法自然,空空洞洞最难求.大家都知道西游记里那火眼金睛、腾云驾雾、大闹天宫的孙大圣,他的法号就叫"悟空"。
练习太极拳时感觉身体下半部如水,上半部如云,动作在意又不在意,如行云流水,自在舒缓;身轻似水流,恰似在空气中游泳;身体的自我按摩,好似在休息;在画绚烂的图画,悠悠然矣;有腾云驾雾之感.轻,感觉身体比空气还要轻,两脚像水上载重的木船,有沉有浮;两腿像汽车减震的弹簧,有伸有缩,命门始终后突,(自然放松的后突),命门后突宜延年,动物中寿命极长的乌龟,其背总是突鼓着。
掌握正确的方法练功后会感觉很舒服,人感觉舒服了说明身体健康,身体健康了才能有舒服的感觉,如果有胸堵、头昏、气憋的感觉,就不舒服了,是意太重,方法不得当所致,戴上了紧箍咒.切莫将太极拳练成僵硬的太极操,或只求表面动作柔美而毫无内力的太极舞.不要刻意追功夫,相反要有一心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功到自然成.
练太极拳要始终记住两条:松;中正.
"松"身体要松,练拳讲究骨肉要松,皮毛要攻. 松而不懈,神意要内敛,不能张扬外漏,满身轻沥顶头悬,要养着练,含胸、拔背、垂肩、坠肘.脚、小腿、大腿三节;手、小臂、大臂三节,如藕节,节节放松,藕断又相连.练习站桩时好似抱着一个轻纱灯笼.含胸,如两扇门虚掩着,背部像一把撑开的伞面,前身像伞骨架,阴阳相间.垂肩好似腋下夹着两个小气球.怎样才能做到手臂放松呢?人的第一意识是手使劲,练太极拳要进入第二意识,想象你的两手臂长在两胯处,用胯带动手臂.太极拳的动作均主宰于腰,手臂即在腰处,腰发力启动手臂随即动,也就是说"忘掉手",以腰的力带动手臂的起落.
"中正"我们说气宜直养而无害,意念上鼻与丹田要成一直线,站立、行走、打拳均要保持这一状态,以养浩然之气.练时身体要平衡,身体的重心在两脚之间,动作在变化,随着身体的移动渐渐调整身体的重心,两脚虚实相间,重心轮流移动,注意变化移动是渐渐的,缓缓的,保持中正, 身体保持在圈内,打、挤、后靠不出圈, 不要东倒西歪,前仰后合,摇头晃脑,否则就失去平衡,身体不稳.
学、练太极拳,掌握正确的方法和要领,最后做到自如要有个过程,从僵硬劲――>僵柔劲――>松沉劲――>轻灵劲――>虚灵劲,不能急于求成,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知易行难,练拳要坚持,年深日久方见功夫.
- 相关文章
-
-
12-17安徽省望江县举办2014年太极拳剑大赛
-
12-16上海赵堡太极举行活步推手友谊赛
-
12-16上海魂源太极应邀教授交通大学太极课程
-
12-16山西省寒冬掀起太极健身热潮
-
12-16河南省安阳市举办太极拳文化发展研讨会
-
12-16中国上海龙身蛇形太极拳总部荣获「特殊贡献奖」
-
12-13上海魂源太极拳走进国际大企业
-
12-1325岁法国姑娘来株洲拜师学太极46岁教练向她求爱成功
-
12-11“非遗”陈氏太极拳和福建古琴在福州“琴拳对话”
-
12-11“信诚杯”太极拳交流展示赛在江苏省溧阳市举行
-
- 本类更新
-
-
12-8浅谈太极拳的“高度统一”-蒋学富
-
12-8太极“一体”论——张升
-
12-8太极拳不能丢掉的几大原则-邹柱石
-
12-8太极拳“松在眉宇之间”-张绍义
-
11-23浅谈太极拳弓步练习中的五个误区-张远芳
-
11-23试论杨澄甫式太极魂-王书平
-
11-23“沉”是练好太极拳的根本-刘月兰
-
11-23太极拳中“折叠”释义及其价值-张杰 刘淑君
-
11-23论内功、内劲、内力的辩证统一 (钱金瑞 徐金玉)
-
11-23练武氏太极感悟-马高峰
-
- 本类推荐
-
-
4-15太极拳24式
-
3-15亲身体验太极拳实战
-
3-15太极拳能实战吗?
-
3-15陈式太极拳实战
-
3-15太极拳实战技击
-
3-15张绍堂谈太极拳实战能力
-
3-15太极拳实战技法浅解-严昭法
-
3-15太极拳实战教程资料简介
-
3-15关于太极拳实战
-
9-8论太极拳的劲点
-
- 本类排行
-
-
8-2542式太极拳拳谱及拳谱详解
-
9-6太极拳前辈的一个不传之秘-“空肩”
-
9-19太极松腰最简单的方法
-
9-8练功法则“三练三不练”
-
5-14站桩-讲点连师父都不一定会随便传的东西
-
9-12花钱不一定买着的太极实话
-
3-15太极拳的由来
-
9-8太极拳修练原理精讲
-
9-8太极拳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经验
-
7-18内家十二象太极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