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婵犵數濮烽弫鍛婃叏閹绢喗鍎夊鑸靛姇缁狙囧箹鐎涙ɑ灏ù婊呭亾娣囧﹪濡堕崟顓炲闂佸憡鐟ョ换姗€寮婚敐澶婄闁挎繂妫Λ鍕磼閻愵剙鍔ゆ繛纭风節瀵鎮㈤崨濠勭Ф闂佸憡鎸嗛崨顔筋啅缂傚倸鍊烽懗鑸靛垔椤撱垹鍨傞柛顐f礀閽冪喖鏌曟繛鐐珕闁稿妫濋弻娑氫沪閸撗€妲堝銈呴獜閹凤拷4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剧懓顪冪€n亝鎹i柣顓炴閵嗘帒顫濋敐鍛婵°倗濮烽崑鐐烘偋閻樻眹鈧線寮撮姀鈩冩珕闂佽姤锚椤︻喚绱旈弴銏♀拻濞达綀娅g敮娑㈡煕閺冣偓濞茬喖鐛弽顓ф晝闁靛牆娲g粭澶婎渻閵堝棛澧遍柛瀣仱閹繝濡烽埡鍌滃幗闂佸搫娲ㄩ崑娑㈠焵椤掆偓濠€閬嶅焵椤掍胶鍟查柟鍑ゆ嫹7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剧懓顪冪€n亝鎹i柣顓炴閵嗘帒顫濋敐鍛婵°倗濮烽崑鐐烘偋閻樻眹鈧線寮撮姀鈩冩珖闂侀€炲苯澧扮紒顕嗙到铻栧ù锝堟椤旀洟姊洪悷鎵憼闁荤喆鍎甸幃姗€鍩¢崘顏嗭紲闂佺粯鐟㈤崑鎾绘煕閵娿儳鍩g€殿喖顭锋俊鎼佸煛閸屾矮绨介梻浣呵归張顒傜矙閹达富鏁傞柨鐕傛嫹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剧懓顪冪€n亝鎹i柣顓炴閵嗘帒顫濋敐鍛婵°倗濮烽崑鐐烘偋閻樻眹鈧線寮撮姀鐘栄囨煕鐏炲墽鐓瑙勬礀閳规垿顢欑紒鎾剁窗闂佸憡顭嗛崘锝嗙€洪悗骞垮劚濞茬娀宕戦幘鑸靛枂闁告洦鍓涢敍娑㈡⒑閸涘⿴娈曞┑鐐诧躬閹即顢氶埀顒€鐣烽崼鏇ㄦ晢濠㈣泛顑嗗▍灞解攽閻樺灚鏆╁┑顔芥尦楠炲﹥寰勯幇顒傦紱闂佽宕橀褔鏌ㄩ妶鍡曠箚闁靛牆瀚崗宀勬煕濡粯宕屾慨濠呮閳ь剙婀辨慨鐢稿Υ閸愵亞纾奸柍褜鍓氱粭鐔煎焵椤掆偓椤曪綁骞庨懞銉ヤ簻闂佺ǹ绻楅崑鎰板储閹惧墎纾介柛灞剧懅閸斿秹鎷戞潏銊d簻闁靛鍎虫晶锕傛煛瀹€瀣?濞寸媴绠撻幃鍓т沪濠靛嫬鍔滈柕鍥у椤︽煡鏌涙繝鍌涘仴鐎殿喖顭烽幃銏ゆ偂鎼达綆妲遍梻渚€娼ч悧鍡椢涘Δ鍜佹晜闁跨噦鎷�
    •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圭€瑰嫭鍣磋ぐ鎺戠倞鐟滃繘寮抽敃鍌涚厱妞ゎ厽鍨垫禍婵嬫煕濞嗗繒绠婚柡宀嬬秮楠炲鏁愰崱鈺傤棄缂備胶鍋撻崕鍐册缚閿熺姴钃熼柡鍥ュ灩闁卞洦绻濋棃娑欐悙缂佹劖绋撶槐鎾存媴閻熺増鏆扮紓浣哄У閹瑰洤顕g拠娴嬫婵犲﹤瀛╂瓏濠碉紕鍋戦崐鎴﹀礉瀹€鍕疇婵せ鍋撴鐐插暣閹瑩宕崟顐も偓顓烆渻閵堝棗濮夊┑顔肩-閼鸿鲸绻濆顓涙嫼闂佽崵鍠撴晶妤呭箚閸喍绻嗘い鎰剁秵濞堟洜绱掗崒姘毙ч柟顔界懇椤㈡牜鎹勯妸褏鏆伴梻鍌欑窔濞佳囨偋閸℃娲Χ閸涱垱鎳冮梻鍌氬€烽懗鍫曘€佹繝鍥舵晪婵犲﹤鎳忓畷鍙夌節闂堟侗鍎戠€规挷绶氶弻娑㈩敃閻樻彃濮庨柟顖滃枛濮婃椽宕橀崣澶嬪創闂佺ǹ锕ら幉锛勭矉閹烘鎯為柛锔诲幘閿涙繃绻涙潏鍓у埌濠㈢懓锕畷鏇㈠箻鐎靛摜顔曟繝銏f硾椤戝棛绮堢€n喗瀵犳繝闈涙储娴滄粓鏌¢崶顭戞當濞存粍鍎抽埞鎴︻敊绾攱鏁惧┑锛勫仩濡嫯鐏嬮梺鍛婂姦閻撲浇銇愰幒鎳斥晠鏌曟竟顖氭啗閵娾晜鍊甸悷娆忓缁€鍐磼鐠囨彃鈧潡骞冮幆褉鏀介悗锝庝簽椤︺劌顪冮妶鍛闁哥噥鍨堕幆鍫g疀濞戞瑢鎷婚梺绋挎湰閼归箖鍩€椤掍焦鍊愮€规洘鍔栭ˇ鐗堟償閵忊晛浠烘繝娈垮枟閿曗晠宕楀Δ鍐=婵ǹ椴搁崰鎰偓骞垮劚閻楀繑绂嶆潏銊х瘈鐎典即鏀卞姗€鍩€椤掍焦绀嬬€规洦鍨堕、娑橆潩鏉堛劍顔曢梻浣告啞閻熴儵藝椤旂偓宕查柛鈩冪⊕閻撳繘鏌涢锝囩畺闁革絽缍婇弻锟犲幢濞嗗繋鎴烽梺閫炲苯澧叉い顐㈩槸鐓ゆ慨妞诲亾闁诡噯绻濋弫鎾绘偐閼艰埖鎲伴梻浣芥硶閸犳挻鎱ㄩ幘顔藉€峰┑鐘叉处閻撳繐顭跨捄铏瑰闁告柣鍊曢湁闁绘ê鐪伴崑銏ゆ煛瀹€瀣ɑ闁诡垱妫冩慨鈧柨婵嗘媼濡喐淇婇悙顏勨偓褎淇婇崶顒€鏋侀悹鍥ф▕閸ゆ洖鈹戦悩瀹犲閹喖姊洪崘鍙夋儓闁稿﹤鎲$粋宥夋倷閻戞ǚ鎷虹紓浣割儐鐎笛冿耿閹殿喚纾奸悗锝庡亜閻忓瓨銇勯姀鈩冾棃闁轰焦鎹囬弫鎾绘晸閿燂拷24濠电姷鏁告慨鐑藉极閸涘﹥鍙忛柣鎴f閺嬩線鏌涘☉姗堟敾闁告瑥绻愰湁闁稿繐鍚嬬紞鎴︽煕閵娿儱鈧悂鍩為幋锕€纾兼慨姗嗗墻濡矂姊烘潪鎵槮闁挎洦浜濠氭偄閸忕厧浜遍梺鍓插亞閸犳捇宕欓敍鍕=濞达絽鎼宀勬煕閵娿儳鍩g€殿喖顭锋俊鎼佸煛閸屾矮绨介梻浣呵归張顒傜矙閹达富鏁傞柨鐕傛嫹
  •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药常识

虫白蜡

时间:2014-8-28 2:17:15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137  评论:0
目录
“虫白蜡”在《中国药典》
“虫白蜡”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虫白蜡”在《*辞典》
“虫白蜡”在《中华本草》

 

《中国药典》:虫白蜡

【拼音名】Chónɡ Bái Là

【英文名】CERA CHINENSIS

【别名】白蜡、虫蜡、蜡膏

【来源】本品为介壳虫科昆虫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 Guerin 的雄虫群栖于木犀科植物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 或女贞属他种植物枝干上分泌的蜡,经精制而成。

【性状】本品呈块状,白色或类白色。表面平滑,或稍有皱纹,具光泽。体轻,质硬而稍脆,搓捻则粉碎。断面呈条状或颗粒状。气微,无味。熔点应为81~85℃(附录ⅦC)。

【功能主治】作为赋形剂,制丸、片的润滑剂。

【贮藏】密闭,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页首

《全国中草药汇编》:虫白蜡

【拼音名】Chónɡ Bái Là

【来源】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vannes) Guerin 的雄虫群栖于木犀科植物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 或女贞属他种植物枝干上分泌的蜡,经精制而成。

【性味】甘,温。

【功能主治】止血生肌,敛疮。用于创伤出血,疮口久溃不敛。

【用法用量】多作赋形药入膏丸剂,外用研粉撒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辞典》:虫白蜡

【出处】《本草会编》

【拼音名】Chónɡ Bái Là

【别名】虫蜡(《本草求真》),木蜡(《新本草纲目》),树蜡(《中国药学大辞典》),蜡膏(《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介壳虫科昆虫白蜡虫的雄虫,群栖于木犀科植物白蜡树、女贞及女贞属其他种植物枝干上所分泌的白色蜡质,精制而成。8~9月间采蜡。清晨用刀将包有蜡质的树枝切下,名曰"蜡花",放入沸水锅中煮之,使蜡质熔化而浮于水面,冷后凝结成块。取出,再加水加热熔化,过滤后凝固即成。

【原形态】雌虫体椭圆形,长1.2~1.5毫米。体表褐色,有深黑斑点。单眼1对,口器为甲壳质针状吸收器。环节不叨显,无翅,触角及足皆不发达。腹面灰黄色,有多个尖棘,沿身体边缘排列。尾端有深凹陷。雄虫体色与雌虫相同。初孵化时,形与雌虫相似,但有粗大的足,腹部有硬棘及很多泌蜡孔。头部两侧有大小不等的单眼各5个;触角l对,分为7节。胸部圆形,有翅1对,长约5毫米,膜质透明。经泌蜡后,虫体变成圆形。

白蜡虫雌性无蛹期,雄虫有蛹期。卵分雌雄两性,被一层角质囊包围。春季孵化,雄性幼虫在树枝上固定不动,并分泌白色蜡质,包围体外。蜡质分泌盛时相互连贴一起,使枝条呈雪白色棒状。

【生境分布】分布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主产四川、湖南、贵州、云南;以四川产量为最大。

【性状】完整者多为圆形厚块,一般已打碎成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白色,或微带黄色,不透明或微透明;表面平滑或稍显皱纹,有光泽,触之有滑腻感。体轻,能浮于水面;质硬而稍脆,用手搓捏则粉碎。断面不平正,呈针状结晶形,或显小颗粒状,具玻璃样光泽。有微弱的特异臭气,味淡,嚼之如细沙样。不溶于水、醚及氯仿中,可溶于苯及石油醚中。熔点80~83℃。以色白、质硬、致密而无气泡。无败油气味者为佳。

【化学成份】主要含大分子量的酯类,其中的醇类为廿六醇、廿七醇、廿八醇、卅醇;其中的酸类为廿六酸、廿七酸、廿八酸、卅酸,及少量的棕榈酸、硬脂酸。

市售虫白蜡的成分主要为脂肪族一价酸的酯类混合物,其含率占总量的93~95%,其中有廿四酸廿八酯、廿四酸蜂花酯、廿四酸蜡酯、蜡酸蜡酯、廿七酸廿七酯、褐煤酸蜡酯、蜂花酸廿七酯。此外,尚含游离的蜂花醇,即卅烷醇1%,树脂1~1.5%,廿七烷2~3%。尚含廿七醇、蜡醇等。

因虫白蜡为雄白蜡虫幼虫所分泌,故此幼虫的成分也提供参考。全虫可分虫体及蜡外壳两个部分,虫体(湿重)中油脂类占18.6%,其中大部分(83%)为三甘油酯,也含少量烃类、蜡类、磷脂类、游离脂肪酸、一及二甘油酯等;蜡外壳的油脂类,蜡占92.4%,又含游离脂肪酸及烃类,但未找到三甘油酯及磷脂。

【性味】甘,温。

①《纲目》:"甘,温,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淡涩,温。"

【归经】①《会约医镜》:"入肝经。"

②《本草撮要》:"入手太阴、足厥阴经。"

【功能主治】止血,生肌,定痛。治金疮出血,尿血、下血,疮疡久溃不敛,下疳。

①朱震亨:"生肌,止血,定痛,补虚,续筋接骨。"

②《纲目》:"杀瘵虫。"

③《东医宝鉴》:"止咳止泻,润肺脏,厚肠胃。"

④《本经逢原》:"治下疳;以半两入鲫鱼腹中煮食,治肠红。"

⑤《医林纂要》:"补肺敛气。"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外用:熔化调制药膏。

【摘录】《*辞典》

页首

《中华本草》:虫白蜡

【出处】1.出自《本草汇编》:虫白蜡与蜜蜡之白者不同,乃小虫所作也。其虫食冬青树汁,久而化为白脂,粘敷树枝,人谓虫屎着树而然,非也。至秋刮取,以水煮溶,滤置冷水中,则凝聚成块矣。碎之,纹理如白石膏而莹澈。人以和油浇烛,大胜蜜蜡也。

2.《纲目》:唐宋以前浇烛、入药所用白蜡,皆蜜蜡也。此虫白蜡,则自元以来,人始知之,今则为日用物矣。四川、湖广、滇南、闽岭、吴越、东南诸郡皆有之。以川、滇、衡、永产者为胜

【拼音名】Chónɡ Bái Là

【英文名】Insect Wax

【别名】白蜡、虫蜡、木蜡、树蜡、蜡膏

【来源】药材基源:为蚧科(介壳虫科)动物白蜡虫的雄虫所分泌的蜡质精制而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ricerus pela Chavannes

采收和储藏:雄白蜡虫定十后即开始泌蜡,到处暑、白露节前后,蜡花表面开始出现白色蜡丝,应采收蜡花。采收时间最好在晨露未干、雨后初晴或微雨时,蜡花湿润,易于剥下采尽。晴天应先喷水湿润后再采。采收下的蜡花最好当日加工,否则发热、发臭、变色,影响蜡品质。当日来不及加工应摊成薄层晾冷处理。国内白蜡加工采取传统的水煮压榨法,劳动强度大,工效低,含渣质。另一种方法去蒸汽制蜡法,操作简便,劳动强度低,工效高,生产安全而且蜡质好。

【原形态】白蜡虫,雌虫体椭圆形,长1.2-1.5mm。体表褐色,有深黑斑点。单眼1对,口器为甲壳质针状吸收器。环节不明显,无翅,触角及足皆不发达。腹面灰黄色,有多个尖棘,沿身体边缘排列。尾端有深凹陷。雄虫体色与雌虫相同。初孵化时,形与雌虫相似,但有粗大的足,腹部有硬棘及很多泌蜡孔。头部两侧有大小不等的单眼各5个;触角1对,分为7节。胸部圆形,有翅1对,长约5mm,膜质透明。经泌蜡后,虫体变成圆形。白蜡虫雌性无蛹期,雄虫有蛹期。卵分雌雄两性,被一层角质囊包围。春季孵化,雄性幼虫在树枝上固定不动,并分泌白色蜡质,包围体外。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木犀科植物白蜡树、女贞及女贞属其他植物枝干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呈不规则块状,白色或类白色。表面平滑或稍有皱纹,具蜡样光泽。体轻,质硬而稍脆,搓捻则粉碎。断面呈条状,或颗粒状。气微,味淡。

【化学成份】1.主要含大分子量的酯类,其中的醇类为廿六醇(Cerylalcohol或Hexacosanol)、廿七醇(Heptacosanol)、廿八醇(Octacosanol)、卅醇(Triacontanol),其中的酸类为廿六酸(Ceroticacid或Hexacosanicacid)、廿七酸(Heptacosanoicacid)、廿八酸(Octacosanoicacid)、卅酸(Triacontanoicacid)及少量的棕榈酸、硬脂酸。市售虫白蜡的成分主要为脂肪族一价酸的酯类混含物,其含率占总量的93-95%,其中有廿四酸廿八酯(Octacosyllignocerate)、廿四酸蜂花酯(Melissyllignocerate2%)、廿四酸蜡酯(Ceryllignoceratel0%)、蜡酸蜡醋(Cerylcerotate15%)、廿七酸廿七酯(Heptacosylheptacosanate60%)、褐煤酸蜡酯(Cerylmontanate)、蜂花酸廿七酯(Heptacosylmelissate)。

2.此外,尚含游离的蜂花醇(Melissylalcohol)即卅烷醇1%,树脂1-1.5%,廿七烷(Heptacosane)2-3%。尚含廿七醇(Ibotacerylalcohol)、蜡醇(Cerylalcohol)等。因虫白蜡为雄白蜡虫幼虫所分泌,故此幼虫的成分也提供参考。全虫可分虫体及蜡外壳两个部分,虫体(湿重)中油脂类占18.6%,其中大部分(83%)为三甘油酯,也含少量烃类、蜡类、磷脂类、游离脂肪酸、一及二甘油酯等;蜡外壳的油脂类,蜡占92.4%,又含游离脂肪酸及烃类,但未找到三甘油酯及磷脂。

【鉴别】理化鉴别,熔点:81-85℃;酸值:不大于1皂化值:70-92;碘值:不大于9。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性味】味甘淡;性温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止血;生肌;定痛。主金疮出血;尿血;便血;疮疡久溃不敛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3-6g。外用:适量,熔化调制药膏。

【各家论述】1.生肌,止血,定痛,补虚,续筋接骨。白蜡,禀受收敛坚强之气,为外科要药。与合欢皮同入长肌肉膏中用之效。

2.《纲目》:杀瘵虫。蜡树叶,亦治疮肿,故白蜡为外科要药,正如桑螵蛸与桑木之气相通也。

3.《东医宝鉴》:止咳止泻,润肺脏,厚肠胃。

4.《本经逢原》:治下疳;以半两入鲫鱼腹中煮食,治肠红。

5.《医林纂要》:补肺敛气。

6.《本草求真》:虫蜡,味甘气温。按甘益血补中,温能通经活络,故书载能止痛生肌,补虚续绝,与桑螵蛸同有补虚之意,可为外科圣药。是以郑赞寰云,汪御章尿血,用白蜡加于凉血滋肾药中遂愈,则知虫蜡亦皆生肌活血之味。但蜜蜡味甘淡涩微温,虫蜡则味甘不淡而温也。蜜蜡因有涩性,可以止渴、治痢;虫蜡涩性差减,而痢则鲜用也。

【摘录】《中华本草》

页首

标签:白蜡 
上一篇:茺蔚子
下一篇:虫豆
站内搜索

Copyright © 2002-2012 中华气功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64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