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常识
-
大芒萁
时间:2014-8-28 2:10:20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90 评论:0- 目录
- “大芒萁”在《全国中草药汇编》
- “大芒萁”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芒萁
【别名】大羽芒萁
【来源】蕨类里白科大芒萁Dicranopteris ampla Ching et Chiu,以髓心、嫩苗入药。
【生境分布】广东、海南、广西、云南。
【性味】微甘,平。
【功能主治】解毒止血。外用治蜈蚣咬伤,外伤出血。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中华本草》:大芒萁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分类学报》。
【拼音名】Dà Mánɡ Qí
【英文名】Ample Forked Fern
【别名】大羽芒萁
【来源】药材基源:为里白科植物大芒萁的嫩苗及髓心。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cranopteris ampla Ching et Chiu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植株高达1.5m。根茎横走,密被锈黄色长毛。叶具长柄,长达80cm;叶革质,无毛,疏生,下面呈灰蓝色,叶轴三至四回二叉分枝,分枝处的休眠芽具卵形的苞片,边缘具不规则的粗齿牙,除末回分枝外,各回分叉的两侧均有1对羽状深裂的托叶状大羽片;末回羽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0-40cm,宽8-12cm,羽状深裂几达羽轴;裂片披针形,长4-10cm,宽8-10mm,边缘全缘或波状;侧脉每组有小脉5-7条。孢子囊群生于每组小脉的上下两侧基部的弯弓处,在主脉两侧排成不规则的2-3行。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400m的疏林下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微甘;平;涩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解毒;止血。主蜈蚣咬伤;鼻衄;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研末敷;或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嫩苗及髓心:味微甘,性平。有解毒止血的功能。用于蜈蚣咬伤、鼻衄及外伤出血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页首
- 本类更新
-
-
9-8中医教你识别真假雄黄
-
9-8中医教你识别真假藜芦
-
9-8中医教你识别真假重楼
-
9-8中医教你识别掺伪的鱼鳔
-
9-8中医教你如何识别真假磁石
-
9-8中医教你识别真假玫瑰花
-
9-8中医教你识别真假马宝
-
9-8中医教你识别真假石莲子
-
9-8中医教你识别真假牡蛎
-
9-8中医教你识别真假蟾蜍
-
- 本类推荐
-
- 本类排行
-
-
8-28远志的种植技术 远志的人工栽培方法
-
8-28檀香的真伪鉴别方法 檀香的识别技巧
-
9-8海浮石的功效与作用
-
8-28甘蔗
-
8-28孩儿茶
-
8-27油杉
-
8-28益母草的种植方法要点 益母草栽培技术与细节
-
8-28橄榄
-
8-28红花
-
8-28琥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