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器械

戴氏心意铁筷子

时间:2013-7-18 10:14:22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858  评论:0

铁筷子,系山西省祁县戴氏心意拳三种超短兵器旅行笔、峨嵋刺、铁筷子之一,其特点是粘连脆猛、快速灵巧、蛇形柔进,进退莫测。基本技法是拨、转、推、刺、扎。专击敌人死穴之要害部位,故此功法为戴氏心意拳之独特的超短器械套路。


  古拳谱云:“铁筷子,长尺许,按置掌中,蛇形柔进,其器以其械之势多扎,用法在尖,且含有出其不意之故也。”

  歌诀曰:

  戴家短兵铁筷子,拨转推刺技法精。

  柳手摸眉陆合势,推窗望月闭跨刺。

  摸边捉边连环挑,白鹤亮翅射球扎。

  海底捞针旋生扎,连环回挑步法奇。

  蛇形柔进裹领拨,左右连环腿兼刺。

  下扎上挑犁行膀,虎步推拨燕劈翅。

  练精戴氏超短兵,武林之中显奇能。

  戴氏心意铁筷子动作说明:

戴氏心意铁筷子

  第一节:1、起势

  左手握兵器背于身后,筷尖朝上,目视前方,两腿并步自然站立(图1)。上动微停,左手交右手筷一支,同时双手持筷在头上方交叉上举(图2),紧接双手持筷,分别置于两腰侧,同时身体下蹲(图3)。

  2、转身柳手摸眉

  上身左转,右手持筷上挑,呈右虚灵步,左手持筷不动,上动微停,右手持筷回抽,左手持筷在胸前划一圆形,置于左腿膝部(图4)。

  3、左虚步划拨

  左脚前寸,右脚过左脚置于左脚前,呈左虚灵步,同时两手持筷由下往上再向后划拨(图5)。

  4、右虎步直刺

  右脚向前踩出呈虎步,两手持筷继续向后向下划拨,随即左手持筷置于左腰侧,右手持筷由右腰侧向前直刺,对准敌方心窝(图6)。

  5、右地盘挑扎

  两腿拧转下势呈右地盘步,左手持筷向前向上挑扎,右手持筷抽回置于右耳侧(图7)。

  6、左地盘挑扎

  身体微起,左腿向前迈出,随即两腿拧转,下势呈左地盘步,右手持筷向前向上挑扎,左手持筷抽回置于左耳侧(图8)。

  7、左旋步直刺

  两腿拧转,身体直立,呈左虎步,同时左手持筷向前直刺,右手不动,持筷置于右腰侧(图9)。

  8、右虎步直扎

  左脚向前寸一步,左手持筷回抽下押,同时右脚过左脚向前踩出呈虎步,随即右手持筷向前直扎,左手持筷置于左腰侧(图10)。

  9、白鹤亮翅

  上身向左转体90度,右脚向左脚后撤呈交叉步,右手持筷向下回拽,两手持筷在胸前交叉,同时两腿下蹲呈地盘步,两手持筷向上翻滚交叉于头部上方(图11),再向下翻转分别置于两腰侧。

  10、射球势扎

  上身右转90度,随即旋起,右脚向前踩出呈虎步,同时,右手持筷在右耳侧滚转上架,左手持筷向前方刺出(图12)。

  11、探海锤势

戴氏心意铁筷子
  右脚向后撤至左脚后,两腿下蹲呈地盘步,同时右手持筷下押至左脚前,左手持筷在左耳侧滚转上架(图13)。

  12、左旋步直刺

  两腿拧转,身体直立,呈左虎步,同时左手持筷下押向前直刺,右手持筷向后抽回置于右腰侧(图14)。

  13、右虎步直刺

  左脚向前寸一步,左手持筷回抽下押,同时右脚过左脚向前踩出呈虎步,随即右手持筷向前直扎,左手持筷置于左腰侧(图15)。

  14、连手四挑

  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同时左手持筷向前向上挑出,右手持筷抽回置于右腰侧(图16),上动不停,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同时右手持筷向前向上挑出,左手持筷抽回置于左腰侧(图17)。上动不停,左脚过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同时,左手持筷向前向上挑出,右手持筷抽回置于右腰侧,紧接,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同时右手持筷向前向上挑出。

  第二节:15、转身右上挑

  身体从左向后转体180度,呈左虎步,同时右手持筷抽回经右腰侧再向前向上挑出,左手持筷置于左腰侧(图18)。

  16、右斜步裹扎

  左脚向左侧横跨一步,右脚经过左脚再向右斜前方踩出呈虎步,右手持筷由右向左回裹再向右耳侧滚转上架,同时,左手持筷向右斜前方扎出(图19)。

  17、左斜步裹扎

  右脚向右侧横跨一步,左脚经过右脚再向左斜前方踩出呈虎步,左手持筷由左向右回裹再向左耳侧滚转上架,同时,右手持筷向左斜前方扎出(图20)。

  18、左裹三连扎

  左脚继续向左斜前方寸步,右脚过左脚向左斜前方迈出呈虎步,同时,左手持筷回抽里裹,右手持筷向前扎出(图21),上动微停,右脚继续向左斜前方寸步,左脚过右脚向左斜前方迈出呈虎步,同时,右手持筷回抽里裹,左手持筷向前扎出(图22),紧接,左脚继续向左斜前方寸步,右脚过左脚向左斜前方迈出呈虎步,同时,左手持筷回抽里裹,右手持筷向前扎出。


  19、右裹三连扎

  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右脚后撤至左脚前呈左虚灵步,同时左手持筷由左向右横裹,右手持筷抽回置于右腰侧(图23),上动微停,右脚向右斜前方踩出呈虎步,右手持筷向前扎出,左手持筷回抽置于左腰侧(图24),紧接右脚前寸,左脚过右脚向右斜前,方迈出呈虎步,左手持筷向前扎出,右手持筷回抽置于右腰侧,上动不停,左脚前寸,右脚过左脚向右斜前方踩出呈虎步,右手持筷向前扎出,左手持筷回抽置于左腰侧(图25)。

戴氏心意铁筷子

  20、左虚灵虎步领扎

  右脚向右横跨一步,脚掌内扣,左脚后撤至右脚前呈右虚灵步,同时双手持筷向上翻滚交叉置于头部上方(图26)。上动微停,双手持筷下押于丹田,左脚向左斜前方踩出呈虎步,双手持筷直扎敌方双乳(图27)。

  21、右虚灵虎步领扎

  左脚向左横跨一步,脚掌内扣,右脚后撤至左脚前呈左虚灵步,同时双手持筷向上翻滚跨领交叉于头部上方(图28),上动微停,双手持筷下押于丹田,右脚向右斜前方踩出呈虎步,双手持筷直扎敌方双乳(图29)。

  22、垫步剪扎

  左脚向正前方垫步,右脚置于左脚前呈左虚灵步,左手持筷回裹,右手持筷回抽置于右腰侧(图30),紧接,右脚向前踩出呈虎步,右手持筷向前扎出,左手持筷回抽置于左腰侧(图31)。

戴氏心意铁筷子

  第三节:23、转身下刺

  右脚尖里扣,左脚尖外摆身体左转180度呈左虎步,左手持筷不动仍置于左腰侧,右手持筷先抽回右腰间再向前向下直刺敌方膝部(图32)。

  24、右铲腿左扎

  左脚前寸,右脚抬起提至左膝部再向前铲出,右手持筷回抽置于右腰侧,同时,左手持筷向前扎出(图33)。

  25、左铲腿右扎

  右脚向前一步落地,左脚抬起提至右膝部再向前铲出,左手持筷回抽置于左腰侧,同时,右手持筷向前扎出(图34)。

  26、左虎步直扎

  左脚落地呈左虎步,同时,左手持筷向前直扎,右手持筷回抽置于右腰侧(图35)。

  27、快步双下扎

  左脚前寸,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左脚再向快进一步呈左虎步,同时左手持筷回抽置于左腰侧,紧接双手持筷再向前向下向敌之膝部下扎(图36)。


  28、践步双上挑

  左脚前寸,右脚过左脚向前迈进一步,紧接左脚再过右脚向前迈出做践步踩出呈虎步,同时,双手持筷由下向上再向两侧划弧再向前向上挑出(图37)。

  29、右虎步直扎


  左脚前寸,右脚过左脚向前迈出呈虎步,同时双手持筷下押,左手持筷回抽置于左腰侧,右手持筷向前直扎(图38)。

  30、白鹤亮翅

  上身左转90度,右脚向左脚后撤呈交叉步,右手持筷向下回拽,两手持筷在胸前交叉,同时两腿下蹲呈地盘步,两手持筷向上翻滚交叉于头部上方(图39)。紧接两手持筷翻转,分别置于两腰侧。

  第四节:31、旋步前后扎

  身体旋起,左转90度,左脚向前踩出呈虎步,左手持筷向前直扎敌之咽喉,同时,右手持筷向后直扎敌之胸部(图40)。

  32、犁行膀右下扎

  左脚前寸,右脚抬起置于左腿里侧膝部,同时,右手持筷收回右腰侧,再向左胸前上方挑出(图41),上动微停,右脚向右斜前方踩出呈虎步,右手持筷收回置于右腰侧,左手持筷向右下直扎敌方膝部,同时左膀下押(图42)。

  33、犁行膀左下扎

  右脚向右斜前方寸步,左脚抬起置于右腿里侧膝部,同时,左手持筷回抽再向左胸前上方挑出(图43),上动微停,左脚向左斜前方踩出呈虎步,左手持筷收回置于左腰侧,右手持筷向左下直扎敌方膝部,同时,右膀下押(图44)。

  34、右虎步拨推

  左脚向左前方寸一步,右脚跟进一步置于左脚前,右手持筷在丹田处拨转,左手持筷不动。上动微停,右手持筷在丹田处翻滚,右脚向右前方踩出呈虎步,同时,左手持筷从右小臂下推出(图45)。

  35、左虎步拨推

  右脚向右前方寸一步,左脚跟进一步置于右脚前,左手持筷在丹田处拨转,右手持筷回抽置于右腰侧,上动微停,左手持筷在丹田处翻滚,左脚向左前方踩出呈虎步,同时右手持筷从左小臂下推出(图46)。

  36、右虎步直刺

  左脚前寸一步,右脚过左脚向前踩出呈虎步,同时,左手持筷拨转置于左腰侧,右手持筷向前直刺(图47)。

  37、转身左虎步下扎

  右脚尖里扣,左脚尖外摆,身体左转180度呈左虎步,左手持筷不动仍置于左腰侧,右手持筷先抽回右腰侧再向前向下向敌小腿下扎(图48)。

  38、燕劈翅领推

  左脚尖里扣,右脚尖外摆,身体右转90度,右手持筷右肘尖向敌胸部领顶,左手持筷向下方推出,目视左手(图49)。上身左转90度,右手持筷向前向下方直刺,左手持筷回裹置于右肘处(图50),上动微停,左脚尖里扣,右脚尖外摆,身体右转90度,右手持筷右肘尖向侧上方横顶,左手持筷向下方推出,目视左手(图51)

  39、收势

  左脚向右脚靠拢,身体下蹲,同时双手持筷在头部上方交叉上举(图52),上动微停,双手持筷分别置于两腰侧,同时身体起立,右手筷交于左手,背于身后(图53)。


标签:心意 筷子 
上一篇:棍战打斗18法
下一篇:形意杆
站内搜索

Copyright © 2002-2012 中华气功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百度统计
粤ICP备13064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