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拳大成拳
-
意拳走步技击试力
时间:2013-7-23 9:15:03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561 评论:01、走步平推试力
站立的步法与手型的姿势与丁八步平推试力相同,站立时身体腿部、手臂的意念活动与丁八步平推试力的定势相同,身体重心为五、五位置。姿势摆好后,开始向前行进,这时右后腿脚掌缓缓向前蹬,前腿膝部微微弯曲,将身体的重心慢慢向前移动到左脚掌上,这时身体的重心为前七后三。身体重心慢慢向前移动时,双手的外型不要变化,意念假借双手的五指、掌心、腕部及手臂下侧扶抱在水中漂浮的木板上(要放松地去扶按),身体在向前移动时要体会把泥水有挤动之意。这时左脚掌微微前蹬上站,用身体带动右后腿脚掌平行从烂泥中慢慢拔起离地大约一公分左右,不要与地面摩擦,右后脚尖开始缓缓地向左脚跟内侧慢慢向前,向斜前方行进;行进时双腿的意念活动,头与右后脚上下相争的意念活动与走步分挂试力腿部意念活动相同。在右后脚掌平行从地面拔起的瞬间,双手同时配合慢慢回拉,假借把五指、腕部与远处树上相系的弹簧缓缓拉长,把双手手臂下面扶按的木板仿佛有拉回之意;回拉时有向后,肘部外分,上提木板之意的三种力,以回拉的力为主,外分,上提的力为辅。回拉时由于肘部的外分,双手的手掌微微向内旋,双手的掌跟外侧向外旋,这时右脚掌缓缓向前行进到超过左脚尖一脚掌距离时,右腿右脚掌缓缓向前指,向外分,向斜前方横趟,意有把烂泥、蒿草横着趟开之意。这时右脚掌轻轻落在丁八步桩法位置,双手这时已回拉到离胸部尺许远就不要再拉了,这时,双手呈丁八步平推试力回拉完的姿势,身体的重心为后七前三。随即意念假借将双手平行慢慢向前推出,缓缓将双手十指和腕部相系的弹簧向前顶压回去,将手臂下面扶按的木板缓缓推出。前推时要细心体会有向前、内合、微微下按的阻力感,要突出以前进的力为主,内合、下按的力为辅。前推时双腿部的意念要求和身体挤动泥水的意念与丁八步平推试力向前推的意念要求相同,推完时姿势呈丁八步平推试力定势位置。这时,右后脚已变为前脚,左脚变为后脚。双手在向前推时要顺着自己鼻梁胸窝的中线平行推出,不许向右脚尖斜前方推出,这时身体重心为五、五位置。接着练习左后腿行进的试力,这时将左后腿的脚掌缓缓下踩、前蹬,将身体的重心缓缓移动到右脚掌上,此时身体的重心为前七后三,这时右腿前蹬上站,用身体带动左后腿平行从烂泥中缓缓拔起,左后脚顺着右脚跟内侧缓缓向前斜前方行进,向前行进时,双腿的意念要求、身体挤动泥水的意念要求、双手十指腕部及手臂下侧的意念要求与走第一步平推试力要求相同。左脚横向外分到丁八步桩法的位置时,脚掌轻轻落下,足跟微虚,双手已呈丁八步平推式力回拉的姿势;随即向前推时,双腿部的意念要求和身体挤动泥水的意念要求与丁八步平推试力前推的意念要求相同,向前推完时姿势呈丁八步平推试力的定势位置。如若继续行进,手型的变化、腿部、身体的意念要求同上。(见技术图示1-9)
2、走步开合试力
站立的姿势与丁八步开合试力相同,左脚、左手在前,身体的重心为五、五的位置。双腿的意念要求为假借踩在烂泥或蒿草丛中,腹部、胸部假借有水阻挡,双手的高度在胸部位置,两手相距两三拳的距离,双手的五指、腕部似有弹簧与远处的墙上树上相系,微有前后相争,双手的五指、手心、腕部及肘部、手臂内侧的意念要求与丁八步开合试力相同。姿势站好后,右后腿脚掌缓缓前蹬,身体也同时慢慢向前移动到左前脚掌上,这时身体的重心已成为前七后三。身体在向前移动时,要细心体会右后腿、前腿仿佛把烂泥蒿草微微有挤动之感;身体重心慢慢向前移动时,双手的外型不变,意念假借双手掌臂微微扶在水中漂浮的木板上,要求放松地扶按。这时左腿微微前蹬上站,用身体带动右腿脚掌平行从烂泥中慢慢拔起,大约离地一公分,不要与地面摩擦;用身体带动后脚尖缓缓向左脚跟内侧慢慢向前,向斜前方行进;头与右后脚掌似有弹簧微微上下斜面相争,站立的左腿前胯部、前膝部、脚尖部意向前指,右后腿的前胯部、膝部、脚尖部同时意向前指。左右腿在微微向前行进时,意念假借把阻挡的烂泥蒿草缓缓地趟开;在右后脚平行从地面拔起的瞬间,双手同时配合慢慢地外分,外分时一定要突出以腕部的外侧、双臂肘部为主,回拉、上提的力为辅。右脚掌缓缓向前行进到超过左脚尖一脚掌距离时就不要再向前走了,这时右脚掌、右腿缓缓地向前指、向外分,向斜前方横趟,意有把烂泥蒿草横着趟开之意,头与右脚相系的弹簧有上下斜面相争之意,这时右腿右脚已满到丁八步位置。慢慢将右脚掌尖落下,右足跟微虚;这时双手向外已分开大约40-50公分时就不要再分了,这时身体的重心是后七前三了。随即接着做合的试力,里合要以掌根为主;同时注意双手五指、手心腕部、手臂内侧一起配合向内挤合,有挤合、前指、下按的三种力,要突出以合的力为主,前指、下按的二种力为辅;身体配合微微有向内挤动水的阻力感,左后脚掌慢慢下踩前蹬催动身体缓缓向前,左后腿内侧与右腿内侧似有弹簧向前挤合,右前脚掌微微下踩,这时身体的重心已移到五、五的位置;双手向内合到相距两三拳的位置,双手双臂内侧在向内合时仿佛把顶着的弹簧挤压成一团就不要再挤合了。这时如若继续行进,抬左后脚时,其意念要求与行走右脚时意念相同,身体和手掌、手臂的意念要求相同;左脚掌落地时身体重心、双手、双臂向内挤合时意念要求相同。(见技术图示10-17)
3、走步拨水试力
站立的步法与拨水试力相同,身体的重心为五、五的位置,双手的掌心呈斜面向上,手指微曲前指,双手的高度大约在胸部的位置,两手相距两三拳距离。双腿假借踩在泥或蒿草丛中,腹部、胸部假借有水阻挡。姿势摆好后,右后脚掌缓缓下踩、前蹬,催动身体向前脚移动,其意念活动与走步开合试力的腿部身体的意念活动相同,用身体带动右后脚离地的瞬间,右后脚掌尖进行的路线与走步开合时一样;双手同时配合,要突出腕部的外侧、双肘外侧向后向外拨水,要细心体会手指缝、手掌外侧、手臂外侧似有拨水的阻力感;这时双手已回拨到胯部的两侧,右后腿右脚也同时进行到丁八步拨水试力的定势位置,右脚掌轻轻踩地,这时身体的重心为后七前三。右腿右脚掌在前行时,双腿及头与右脚上下的相争力与走步开合试力双腿的意念要求一样;双手在向后拨水时要突出向后的力为主,向下、向外的力为辅。随即左后脚掌下踩、前蹬,两腿内侧挤合,右前脚尖下踩,催动身体向前,双腿的意念要求与走步向里合时的意念要求一样。双手在向前拨水时要突出以掌根为主,向上、向前、内合,以向前的力为主,向上、内合的力为辅。将双手拨回到起势的位置,身体的重心为五、五,双手的掌心呈斜上方,双手相距两三拳的位置。向前拨水时要细心体会有拨动很多水的阻力感。这时如若继续行进,抬左后脚时,其意念要求与右脚的意念相同;身体挤动水,手掌、手臂向后拨水时,意念要求相同;左脚掌落地时,身体重心为后七前三;在向前拨水时,身体催动双手,双臂向上、向前、内合时意念要求相同。(见技术图示18-28)
4、走步勾挂试力
站立的步法、手型的姿势与丁八步定步勾挂试力相同;站力时腿部、身体、手臂的意念活动与丁八步勾挂试力的定势相同;身体的重心为五、五位置。姿势摆好后,开始向前行进。这时右后腿脚掌缓缓前蹬,前腿膝部微微弯曲;将身体的重心慢慢向前移动时,双手的外型不要变化,意念假借双手腕部下侧、手臂下侧搭扶在水中漂浮的木板上;身体向前移动时,要体会把泥水有挤动之意。这时左前脚掌微微前蹬上站,用身体带动右后腿脚掌平行从烂泥中慢慢拔起离地大约一公分左右,不要与地面摩擦,这时右后脚尖开始缓缓地向左脚跟内侧慢慢向斜前方行进,行进时双腿的意念活动、头与右后脚上下相争的意念活动与走步分挂试力腿部意念活动相同。在右后脚掌平行从地面拔起的瞬间,双手同时配合慢慢地回拉,假借把五指、手掌、手臂从大团饴糖中缓缓回拉,肘部外分,双手的掌根下侧微微外旋,双手的腕部突出,向外旋,有上提的三种力,以回拉为主,外分、上提为辅。回拉时,由于肘部外分,双手的手掌微微内合。这时右脚掌微微向前行进到超过左脚尖一脚掌距离时,双手配合回拉到距胸部尺许远,这时右腿右脚缓缓前指、外分,向斜前方横趟,右脚掌尖轻轻踩地。在左脚横向趟时,回拉的双手手臂意念假借仿佛被麻绳缠绕,双手这时向下、向内、向外拧转,手指意向前指,意有把麻绳拧断之意。当双手已旋转到掌心向下时,手指向前呈丁八把平推式力拉回的姿势,这时身体的重心为前七后三。随即意念假借将双手平行慢慢向前推出,把双手的十指、手臂插入饴糖中,前推时要细心体会有向前、内合、微按的阻力感。前推时双腿的意念要求和身体挤动泥水的意念要求与丁八步平推试力要求一样,推完时姿势呈丁八步平推试力定势位置。这时右后脚已变为前脚,左脚变为后脚。双手在前推时,要顺着自己鼻梁胸窝中线平行推出,不许向右脚尖斜前方推出,这时身体的重心为五、五位置,随即接着练习左后腿行进的试力了。这时将左后腿脚掌缓缓下踩、前蹬,将身体重心缓缓移动到右脚掌上,身体的重心已是前七后三。在身体重心向前移动时,双手、双臂以小指、掌根、肘部向内挤裹,有向内、向外、手指前指的向内裹抱,意有双手双臂在大团饴糖中拧转;这时双手已呈手心相对,手指向前的勾挂试力定势位置。这时右腿前蹬上站,用身体带动左后腿平行从烂泥中缓缓拔起,左后脚尖顺着右脚内侧慢慢向斜前方行进。向前进时,双腿的意念要求,身体挤动泥水的意念要求,双手回拉、外分、上提的意念要求与走第一步走步勾挂要求一样。左脚横向分时,双手双肘向内、向外、手指前指旋转动作不变,左前脚尖落地时,双手掌已旋转成平推试力拉回的姿势;这时双腿有向前、内合、下踩、前推,双手同时配合缓缓前推内合,微按,身体同时配合有挤动泥水之意;向前推出后身体重心为五、五位置,双手呈平推试力的定势位置。如若继续行进时练习,手型的变化,腿部的意念要求,身体的意念要求同上。(见技术图示29-45)
5、走步分挂试力
站立的步法与定步分挂试力相同,后胯与前膝的意念要求相同,双腿间内涵的假借争力与定步分挂试力腿部要求相同;身体的重心为五五位置,前后腿的重量均匀分配,左脚左手在前,整个手型及身体站立姿势与定步分挂试力相同。这时我们的右后腿、脚掌缓缓向前蹬,身体的重心慢慢向前移动到左脚掌上,这时身体的重心为前七后三。身体重心慢慢向前移动时,双手的外型不要变化,意念假借左手掌臂下侧和右手掌下侧扶按着在水中漂浮的木板上(要放松地扶按),身体在向前移动时要体会把泥水挤动之意。这时左前脚微微前蹬上站,用身体带动右后腿脚掌平行从烂泥中慢慢拔起离大约一公分左右,不要与地面摩擦。这时右后脚尖缓缓向左脚跟内侧慢慢向前向斜前方行进,头与右后脚掌相系的弹簧微微上下相争,站立的右腿其前膝部、前胯部、前腿部及脚尖部都同时意向前指,右腿右脚在缓缓向前行进时把假借烂泥蒿草缓缓趟开;在右脚平行从地面拔起的瞬间,左前手同时配合慢慢地开始回拉外分,微微上提,右后手同时配合慢慢回拉,肘部外分,右后掌根部有向下扒物之感。这时右脚掌缓缓地向前行进到超过左脚尖一脚掌距离时,就不再向前走了,这时我们的双手已回拉到离胸部尺许远就不要再拉了,但意念仍有拉弹簧之意(前臂与大臂约成120°角)。这时右脚掌、右腿缓缓地向前指向外分,向斜前方横趟,意有把烂泥蒿草横着趟开之意;步子横向趟到丁八步位置时,慢慢将右脚掌尖落下,右足跟要虚(足跟离地大约一公分左右),这时右手掌、手臂同时向下向内、向外,手指意向前指拧转,意念假借把缠绕手臂、手掌的麻绳有拧断之意。右后手同时配合微微地外分、回拉,向下有扒物之感。这时左手臂已旋转至掌心向下,手指前指,双手呈丁八步平推试力拉回时的姿势。练习分挂试力的特点就是脚动手前向外分时,前手的手心手指向上也同时旋转;前脚尖落地前脚向外分时,旋转的左前手也一定要旋转完,双手呈向前推的姿势。这时意念假借将双手平行慢慢向前推出,缓缓将手指、手臂插入饴糖中。前进时要细心体会有向前、向内微按的阻力感,前推时双腿部的意念要求和身体挤动泥水的意念要求与丁八步平推式要求一样,推完时姿势呈丁八步平推试力的位置。这时右后脚已变为前脚,左脚变为后脚。双手在向前推时,要顺着自己鼻梁胸窝的中线平行推出,不许向后脚尖斜前方推出,这时身体的重心为五、五位置。此时接着练习左后腿行进的试力了。这时将左腿的脚掌缓缓下踩、前蹬,将身体的重心缓缓移动到右脚掌上,身体的重心为前七后三。在身体重心前移时,右前手同时配合以小指、掌根、肘部、手臂为主将整只手臂在饴糖中向内、向外,手指前指旋转到手心呈斜面向上;左后脚同时配合手臂似有挤合之意,左手腕部、大指外侧向内微扣,这时双手的姿势已变为分挂试力定势了。这时右腿前蹬上站,用身体带动左后腿平行从烂泥中缓缓拔起,左后脚尖顺着右脚跟内侧缓缓向前方行进。向前进时,双腿的意念要求,身体挤动泥水的意念要求,右前手回拉、外分、上提的意念要求,左后手回拉、外分、向下扒物的意念要求,与走第一步分挂试力要求一样。左脚横向分时,右手向内、向外,手指前指的旋转动作不变;左前脚尖落地时,右手掌已旋转成平推试力回拉的姿势;这时双腿向前内合、下踩、前推,双手同时缓缓前推,身体同时配合有挤动泥水之意。如若继续行进,手型的变化,腿部的意念要求,身体的要求同上。(见技术图示46-54)
6、走步扶按球试力
站立为丁八步,手型、身体重心的分配与定步扶按球试力相同。向前行进时,左后脚掌下踩前蹬,催动身体慢慢向右前脚方向行进;在行进时,意念假借将周身阻挡的泥水缓缓向前推动,体会身体与腿部有推动泥沙的阻力感,这时身体的重心已是前七后三了。随即用身体带动左后腿缓缓从地面平行拔起,脚掌离地面约二、三公分,后脚行走的路线与走摩擦步的路线相同。在行进过程中,要意念体会有趟开阻挡在腿部的泥水的阻力感。在左后脚缓缓把脚掌从地面泥水中拔出的瞬间,双手双臂也缓缓的同时上提,要突出双手腕部为主,掌心向下,五指似有抓球之意,肘低手高,把双手双臂下面粘住手臂的大球慢慢提起,有上提、挤合、向前之意。这时左后腿脚掌在刚刚落到丁八步位置时,当双手掌上提已超过头顶十公分左右后就不要再上提了,这时身体的重心是前三后七。随后,右后脚掌下踩前蹬,慢慢向前移动重心,待向前移动到身体重心前七后三时,再将提起的大球慢慢压进水里。首先左前脚掌下踩回蹬,右后腿配合向下坐靠,仿佛要把臀部、两腿内侧下面的石墩慢慢坐进地里,右后腿在向下坐靠的瞬间,要体会与左前腿内侧有微微外分之意,右后胯与左前腿部仿佛似有弹簧前后、上下斜面相争,左前脚掌五趾微微向下扒地,在后腿向下坐靠的瞬间双手的掌根部、双臂及肘部要突出向下压球的力为主。双手五指微微向斜前上方,双手的五指下侧,手掌、手臂中节下侧,手臂根部下侧同时把漂浮的大球整体下压;向下压球时,双手的掌根部、肘部、手臂的根部微微外分,有下压、外分、微微回拉的三种力,要以下压的力为主,外分、回拉的力为辅。在右后腿向下坐靠的瞬间,身体微微向后似有挤靠大树之意,要细心体会后脑部、后颈部、后肩部、后腰部、大小腿后部有微微挤动大树之意。同时要体会左前脚掌与头部上下相系的弹簧有慢慢上下、前后斜面相争,这时身体的重心已变为前三后七了,双手掌手臂已下按到起式的间架位置,随即再进行右后脚走步的试力了。这时右后脚掌下踩前蹬,催动身体慢慢向左脚前方行进。行进中的意念活动,手掌手臂向上提球的姿势,身体重心向前移动,向下扶按球的意念活动与走左脚的意念活动相同。后退走步扶按球试力,左脚左式姿势定式后,身体的重心仍然是前七后三,随即再练习退步的扶按球试力。左后脚在向下坐靠平衡后,用身体整体将右前脚缓缓从泥中拔起,脚掌离地约一、二公分,右前脚向左方横着慢慢向内横趟,横着前进大约到左后脚尖的内侧位置;右脚向内侧横趟时要细心体会趟开泥沙的阻力感,随即用右后脚跟为主慢慢向后行进,要细心体会右脚、右腿将阻挡的泥沙向后慢慢趟开的阻力感。这时再将右脚跟顺着左脚跟的内侧向后、向外缓缓后退,这时右脚掌尖轻轻下踩,右脚在向后、向外后退时要体会头与右脚似有弹簧微微上下相争,两腿内侧似有把弹簧横着横向撕开之意,有把右腿右面的泥沙缓缓趟开之意。就在右前脚刚刚从泥沙中拔起的瞬间,要以双手掌腕部为主,掌心向下,五指似有抓球之意,肘低手高把双手双臂下面粘住的大球慢慢提起,有向上、向前、内合之意,这时右脚掌刚刚落地,双手掌部已超过头顶十公分左右,这时双手双臂就不要再上提了,此时身体的重心为前七后三。随即把漂浮的大球再按进水里,左前脚掌下踩前蹬,右后腿及臀部微微向后下坐靠,左腿与右后腿内侧仿佛似有弹簧微微外分,后胯与前膝部似有弹簧前后斜面相争;在身体重心向后下坐靠的瞬间,双手掌部、肘部、双手臂根部在向下按球时,内在有向下、向后、外分的力;同时,在身体微微回靠时,后脑部、后颈部、后肩部、后腰部、大小腿后部有微微挤动大树之意。这时的身体重心已是后七前三了,随即再做左前脚后退的练习。(见技术图示55-72)
7、走步旋法试力
站立的步法为丁八步法,左脚、左手在前,身体的重心为五五位置。这时慢慢将双手抬至胸部的高度,手心朝下,手指微曲前指,两手掌相距二至三拳。意想双手五指与远处的树上似有弹簧相系,双手腕部与远处的树上似有弹簧相系,两肘之间、两臂内侧横着似有弹簧相系,手掌、手臂下面意念假借扶按着大的铁球,手掌、手臂与球粘在一起不能脱开。姿式站好后,就可开始进行试力了。这时右后脚缓缓下踩前蹬,推动身体慢慢向前,将身体重心移动到左前脚上,这时双腿的重心为前三后七的位置。身体在向前移动时意有将泥水有挤推的阻力感;在身体向前移动时,双手放松地扶按在大铁球上,不要回拉;向前行进时,用身体整体把右后脚右后腿从泥水中平行拔起,离地约一、二公分,这时右脚尖向内斜前方左前脚后跟处缓缓前趟,整条大腿似有在泥中缓缓向前挤推烂泥之意。这时右脚尖已接触到左前脚掌根内侧,接着右后脚尖顺着左脚内侧缓缓行进,右脚向前行到左前脚掌大约一脚距离,右腿膝部似直时,就不要向前进了。随即将脚掌和腿整体横着向外行进,意有将右腿外侧的泥沙慢慢分开,意将左腿与右腿内侧相系的弹簧慢慢分开;这时右腿已行进到丁八步位置,右脚掌尖轻轻踩地,脚跟微虚。右腿在向前进行时,大腿前胯部、膝部、脚尖意向前指,左后腿前胯部、膝部、脚尖意向前指,似有后腿摧动前腿之意。右腿在向前进时,头与右腿始终要似有弹簧微微上下相争之意,头似有挺拔之意。在右脚刚刚离地欲进之时,双手要同时配合有回拉、外分、上提不动之意。双手回拉时,意把手掌、手臂扶按的大球向右微微旋转,再将双手五指与远处相系的弹簧缓缓拉长,要着意体会带动大球和拉长弹簧的阻力感;双手再回拉时,双手的掌根部有微微的外旋。将双手回拉旋到距胸部尺许距离时就不要再拉了,这时右前脚轻轻踩地,脚跟微虚,脚停手停,这时身体的重心分配为前三后七的位置。随即左后脚下踩前蹬,摧动身体缓缓向前,右前脚掌微微下踩,前腿与后腿似有弹簧向内微微挤合,在左后脚向前下踩前蹬的瞬间,双手掌手臂同时配合向前推、向内挤合,双臂下侧有下按球之意。推到右前掌根与右后脚尖上下相对的位置时,双手五指也似有把双手五指前顶着的弹簧缓缓顶回,这时身体重心又回到五五位置。这时右后脚下踩前登推动身体缓缓向前,意有挤动泥水的阻力感;由于后腿的摧动,身体的重心分配为前七后三时,用身体整个将左后腿从烂泥中缓缓拔起,离地大约一、二公分,左后脚尖向斜前方缓缓前进时,右脚有摧前脚之意,两腿内侧似有弹簧挤合前后相争之意,头与前脚有弹簧上下斜面相争之意,与右脚走步时意念活动相同。左腿行进时,双手同时配合回拉、外分、下按、上提、向左后方微旋之意与右腿走步时意念活动相同。左脚掌落地时,双手配合前推、内合、下按、向左前方旋与右脚走步时意念相同。以上是向右一步向左一步的左右进步的旋法试力练习。(见技术图示73-81)
8、走步摇法试力
站立的步法、手形的姿式同上,定式的意念假借同上。姿式站好后,右后腿脚掌慢慢下踩、上站、前蹬摧动身体向前,意念假借身体的腿部、胸、腹部向前有挤动泥水之意。身体向前挤动泥水时,举起的双手不动;由于后腿的运动摧动身体向前,这时身体的重心已移动到前脚掌位置上,重心为前七后三了。这时左前脚掌下踩、前蹬、上站,带动身体把右后腿及脚掌平行从烂泥中缓缓拔起,随即右脚掌缓缓向左向前朝左脚足跟部慢慢行进,意有把烂泥、沙土趟开之意。就在右后脚掌从泥土中平行拔起的瞬间,举起的双手开始缓缓回拉,双肘外分,肘臂根部向后下慢慢回拉,意有把滚动的大球顶住慢慢向后转动。右后脚沿左脚内侧继续慢慢向前行进,意念假借把右腿前的泥沙缓缓地趟开。右腿向前行进时,右腿的胯部、膝部、脚掌尖部向前指,独立的左腿胯部、膝部、脚掌部意向前,好似后腿有摧动前腿之意。这时,右后脚已行进到超过左脚一脚掌距离时,右脚开始向右慢慢移动,意念假借两腿内侧相系的弹簧缓缓有拉长之意。右脚向右大约行进到丁八步位置时,右脚掌尖轻轻地踩地,后足跟缓缓离地,这时身体的重心仍是前三后七的位置。右腿、右脚掌在向前进时,举起的双手继续慢慢地回拉、外分,肘部、手臂根部向后下方回拉,在右脚掌轻轻踩地的瞬间,举起的双手已回拉到自己的身体尺许远时就不要再回拉了,这时身体的重心为五五位置;双手推倒右脚掌尖部位时就不要向前再推了,双手在向前、向内、向斜上方推时一定要顺着自己的鼻梁中线直着向前推。以上是走动右脚时配合双手摇法的试力。随即再练抬左脚掌向前行进的摇法试力。左腿左脚下踩上站已移动到前面右前脚掌上,身体在向前移动时,举起的双手不动,意念假借身体在前移动时,有把两腿前面、胸腹部的泥沙有推动的阻力感,这时身体的重心为前七后三了。这时右脚掌下踩、前蹬,微微上站,用身体带动左后腿平行慢慢从泥沙中拔起,左腿脚尖离地一、二公分时,向斜上方右脚足跟处慢慢行进,意念假借将阻挡的泥沙缓缓的趟开;就在左后脚从泥沙中平行拔起的瞬间,举起的双手同时配合回拉,肘部外分,手臂向后下移动,左后脚掌顺着右脚掌内侧慢慢向前行进;意念假借与双手配合的回拉、向外分、肘向斜下拉的意念活动相同。左前脚掌轻轻踩地时,举起的双手已回拉到距胸尺许远距离,就不要再回拉了,随即后腿下踩前蹬上站摧动身体向前,双手向前向内向上前推的意念活动同走右腿摩擦步时意念活动相同。(见技术图示82-88)
9、走步神龟出水试力
定步神龟出水试力熟练以后,掌握了其摸劲的内涵,结合步法就要练习走步神龟出水试力了。首先,步法和手型取定步神龟出水试力的起式和间架,丁八步站立,右脚右手在前,身体重心为左七右三,双手高度在额头部位。调好姿势后,开始练习,先做左式。左后脚下踩,前蹬,催动身体缓缓向右前方行进。体会身体在泥水中慢慢挤动向前的阻力感。身体前行时,抬起的双手不动。当身体的重心移动到前三后七时,左脚慢慢拔地而起,左腿左脚顺着右脚跟方向慢慢朝斜前方行进。在左脚尖距离右脚跟三到四公分时,再顺着右脚掌内侧缓缓向前直线行进,至超过右脚尖一个半脚掌的长度时,再横向向左向外行进。左脚左腿在向前行进时,意念假借把阻挡在腿前的泥沙缓缓趟开。左脚左腿在向左外方横向行进时,意有把大腿小腿外侧阻挡的泥沙横着缓缓趟开。就在左脚刚刚离地一、二公分向前行进时,站立的右腿膝部同时配合慢慢弯曲,身体下坐,缓缓将头部下沉到双手掌下部。意念假借我们的双手掌、双臂要借用漂浮在水中木板的浮力,将身体下坐,头部下降到双手掌下面。在左脚左腿向前行进时,头与左脚似有弹簧上下斜面微微相争,右后胯与左腿膝部似有弹簧前后斜面相争,头与左手似有弹簧前后上下斜面相争,双手掌、双手臂内侧似有弹簧左右前后微微相争,整个身体似有与树与墙挤靠为一体之意。运用精神假借,意念诱导,感觉整个身体都与外界产生争力(只可用意,不可用力)来调节身体的下降。这时,左脚掌已缓缓走到丁八步位置。左脚掌前部轻轻踩地,左脚跟微虚离地,这时身体重心的分配为左三右七。之后,右脚跟下踩、上站、前蹬,催动身体和头部缓缓向左前上方行进。在右后脚下踩、上站、前蹬时,两腿的内侧似有弹簧前后向内挤压,随着身体和头部向前向上行进,前脚掌逐渐加大下踩的力度。在身体和头部缓缓向前向上行进时,一定要意念假借我们的双手掌、双手臂仿佛借用漂浮的木板的浮力,将头部顺着左手掌方向钻出水中。这时我们的大腿、小腿前部、胸腹部、头部都意有向前向上挤动水的阻力感,头与右后脚似有弹簧上下斜面相争,双手掌、双手臂下侧似有与水中漂浮的木板有上下压浮之意。这时,走左脚左腿的神龟出水试力已经完成,身体的重心分配在两腿之间,即前六后四,双手掌高度仍回到起式时额头部位。接着练习的是右式神龟出水试力。右脚下踩前蹬催动身体缓缓向前,身体有挤动泥沙的阻力感。行走时右脚右腿的路线、要求的意念以及左腿部弯曲、身体的下坐、头部的下沉、身体各部的争力动作过程都与左式相同。以上是行进中右脚走步神龟出水试力,接下来是右脚后退步神龟出水试力练习。右前脚下踩、回蹬,左后腿弯曲下坐,两腿内侧似有弹簧微向左右前后相争。由于右前脚下踩、回蹬,催动身体缓缓向后下方移动,意将身后的泥沙有推动的阻力感,此时的身体重心为左七右三。头部借着后腿和身体的下降,已下沉到双手掌、双手臂的下面,身体和头部在向后下降时,意有借用手掌手臂扶按在水中漂浮的木板的浮力将身体和头部沉入水中。这时,头与右前脚似有弹簧微微上下斜面相争,左后胯与右前膝似有弹簧前后斜面相争,头与右前手似有弹簧前后上下斜面相争,双手掌手臂内侧似有弹簧微微前后左右相争。重心坐好后,慢慢将右前脚从泥沙中轻轻抬离地面一至二公分高度。随即右前脚向左平行横趟,意有把右脚右腿内侧阻挡的泥沙横着平行趟开。右脚右腿在平行横趟到左后脚尖前方一个半脚掌的长度时,开始向左脚内侧方向直线后退。这时右脚右腿后部意有把腿后阻挡的泥沙缓缓趟开,右脚掌在向后走到与左脚掌平行相对时再向后、向外斜面行进,右脚在向后外行进时,意有把大腿小腿后外部阻挡的泥沙缓缓趟开,一定要着意体会趟开泥沙时的阻力感。这时右脚掌已经走到丁八步位置,脚尖轻轻踩地,身体的重心变为前七后三。之后,左前脚下踩回蹬,右后腿弯曲下坐,前后腿内侧似有弹簧微微相争。由于左前脚下踩回蹬,身体同时也缓缓向后下坐靠,意有挤动身后泥沙的阻力之意。在身体缓缓向后下坐靠时,意念中我们借用双手双臂扶按在水中漂浮的木板的浮力,身体先向下坐靠,待右后脚整个脚掌踩实在地上后,随即右后脚下踩、上站,身体缓缓上升,意有借用双手双臂扶按木板的浮力将身体和头部钻出水面。此时,身体的重心分配为五五。在身体重心由前七后三变为五五的过程中,头与左前脚始终似有弹簧上下前后微微相争,右后胯和左前膝似有弹簧微微相争,头与左前手似有弹簧微微相争,双手手掌横向间、双手臂内侧似有弹簧横向及前后的相争。这时右脚后退步神龟出水试力练习已经完成了。随即再进行左脚后退步神龟出水试力的练习。左脚后退步神龟出水试力练习要领与右式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在做上述动作时,可向前走若干步再向后走若干步,最好先练习前进步动作。(见技术图示89-105)
10、走步正劈试力
站立为左式丁八步,手型的姿势与定步试力相同。双手内侧、双手五指间、头与前脚、右后胯和左腿前膝之间似有弹簧上下斜面相争,此时身体的重心为后六前四。意念假借左前方仿佛有一棵参天大树,我们的双手五指、掌根下部、手臂下侧、手臂根部下侧,仿佛两把锋利的刀刃,意念假借双手臂下侧似有把大树竖着劈成两半之意。这时,右手在向下缓劈时,右脚下踩、前蹬、上站,后足跟和右后腿向内裹转,似有在泥水中裹转时非常吃力的阻力感。右后腿在向内裹转时,左前脚掌同时配合下踩、上站,腿部外旋,膝部前指,后腿和前腿似有内合之意。由于后腿下踩、前蹬、上站、内合的力催动右胯和身体微微旋转,仿佛身体在树中有拧转之意。由于身体向左、向前、微向上的旋转,右手同时配合向左手前方的大树缓缓劈下,仿佛从手臂根部、肘部、腕部、掌根部、小指尖下侧部,用力把大树慢慢劈开。右手在向下劈树时,有向前指、向内合、向下劈的力。同时,左前手配合慢慢上提,肘微微外分,微微有向后的力。右手臂慢慢下劈到胸部靠下些的位置时,就不要再下劈了。这时,左前手已上提到高出头顶10公分处即可。左前手在上提、外分、微向后时,两手间似有弹簧上下斜面相争。这时,右胯与身体向左旋转时,身体向左前方斜面角度大约为180度,这时,头与前脚、头与后脚似有弹簧上下斜面相争,意念假借右后手臂仿佛把参天大树从树梢劈进劈透到树根和泥土之中。这时身体的重心已变成前七后三。这时开始练习右后脚向前行进的正劈试力了。双手臂上提下劈的姿势不变,右后脚开始平行地从泥土中慢慢拔起,缓缓向左脚后跟部斜前方趟行,意有把阻挡的泥水慢慢趟开。右脚尖在接近左脚后跟时,再顺着左脚的内侧直线向前趟去,大约超出左脚掌前一个脚掌长度就不要再趟了。右脚右腿在向前行进时,右胯、右膝、右脚尖意向前指,站立的左腿的胯部、膝部、脚尖意向前指,似有后腿轻轻催动前腿之意。双腿都要有把阻挡的泥沙挤动趟开之意。随即,右前脚右前腿横着向外缓缓横趟,意有把大腿小腿外侧的泥沙趟开,把左腿与右腿内侧横着相系的弹簧慢慢拉开。这时右前脚尖部已轻轻落在丁八步位置,身体的重心是左七右三。随后,左后腿左脚掌下踩、前蹬、上站、向前、向内裹转,左胯与身体向右旋转,身体斜向右前约180度。这时头与前脚似有弹簧微微上下相争,头与左后脚似有弹簧微微上下斜面相争,意念假借左后手臂下劈时,意有把参天大树从树梢劈到树根下的泥土中,右前手臂同时配合上提,肘微外分,微向后时,两手之间似有弹簧上下斜面相争。至此,右脚在前,左脚在后的正劈试力第一步就完成了。随即,我们开始练习左后脚向前行进的正劈试力。接刚才的姿势左后脚左后腿向前趟开泥沙的意念与右脚向前行进的方向相同,阻力感相同,两手之间同样有弹簧微微相争;头与前脚后脚相争的意念活动,身体向左前方旋转180度及前脚尖落在丁八步位置,右后手臂下劈大树的意念活动都与右式相同。这时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右手在前,左手在头顶上10 公分左右距离不变。以上是走步正劈试力右脚向前一步,左脚向前的走步练习。随后,我们就可以反复进行换腿左右走步练习了。练习时注意一定要慢,细心体会走步时身体各部的阻力感。(见技术图示106-111)
11、走步侧劈试力
站立的步法、手形姿势及内在的意念活动,与丁八步侧劈试力的起式相同。身体重心为前三后七,左脚、左手在前,头向左微拧。走步左手侧劈试力时,后脚猛然下踩前蹬、上站,右腿向外旋转,摧动身体猛然向前。左前腿、前脚同时向前滑步约四十公分时,脚掌踩地,足根微虚;在左脚掌踩地瞬间,双掌、双臂轻轻外分。双掌手臂向外分的动作、宽度、周身各部争力要求,与丁八步左式侧劈试力相同。左手掌根击中目标的瞬间,似有穿透、劈穿假借的目标之意,此时身体重心在左前脚掌上,一劈即止。后脚随即向前以相等的距离跟步,呈丁八步站立。随即,身体重心又回到后七前三,手臂姿势又回到丁八步侧劈试力的起式。右式走步侧劈试力,与左式走步侧劈试力的原则要领相同。(见技术图示112-117)
12、走步环绕侧劈试力
站立的步法手型及意念假借同上。从左脚在前,右手劈下姿势起式,双手的手型姿势不动。右后脚下踩、前蹬、上站,催动身体缓缓向前,意有挤动泥水之意,这时右脚右腿已向前行进到右式的丁八步步法。在右前脚掌轻轻踩地的瞬间,身体重心为前三后七。随即左后脚下踩、上站、前蹬,腿部向内拧裹旋转,前脚掌同时配合下踩、上站,膝部意向前指,腿部向外旋转,双腿内侧意有弹簧前后相争,头与后脚似有弹簧上下斜面相争。由于两腿的旋转运动,身体向右旋转成180度斜面,在双腿和身体旋转时,左后手要顺着自己的鼻梁中线慢慢下劈,意有向前、向内、向下的旋转,右后手臂微微向上向后旋转,这时左手臂已劈到胸部以下腹部以上高度的位置,右手也同时上抬到头部右上侧1-2拳的高度,这时身体的重心已变成右七左三的位置,随即再练习左脚行进的劈右手臂的试力了。左脚行进时,双手的手型姿势不动,左脚这时已经行进到左式丁八步位置,身体重心仍然是左三右七,随即慢慢将右手臂向前、向内、向下慢慢劈下,腿部、身体、双手的意念要求和左脚左前劈左手臂的意念要求一样。以上是右腿在前左手臂下劈的向前走步的环绕侧劈试力。现在,以左脚左手在前为例,在左脚向后行进时,双手的左手在下,右手在上的手型姿势不变,这时左脚向后行进到右式的丁八步时,在左脚的前脚掌踩地的瞬间,右前脚掌慢慢下踩、回蹬、上站,腿部内旋,左后脚微微上踩上站,身体微微向后靠,左腿外旋,这时身体慢慢向右旋转,意有在树中螺旋转体,有挤靠大树之意。在身体向右旋转时,右上手慢慢向前、向下、向内慢慢斜面侧劈,左手臂同时配合向内、向下、向外旋转,随即向后、向上、向外上抬旋转,意想左手与右手上下斜面似有弹簧相争之意,这时右手已下劈到胸部以下腹部以上的位置,左手已上抬到左侧头部向上1-2拳的高度,这时身体的重心已变成了右六左四的位置,头与右前脚似有弹簧微微上下斜面相争,左胯与右腿前膝似有弹簧前后上下斜面相争。随后再练习右脚向后行进的环绕侧劈试力了。在右脚向后行进时,双手的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的手型不变。在右后脚前掌向后行进到左式的丁八步步法时,右脚掌踩地的瞬间,左前脚掌慢慢下踩、上站、回蹬,腿部外旋,右后脚微微下踩、上站,身体微向后靠,右腿外旋,这时身体慢慢向左旋转,意有在树中螺旋转体挤靠大树之意,在身体向左旋转时,左手慢慢向前、向下、向内缓缓斜面侧劈,右手臂同时配合向内、向下、向外上抬旋转,意有右手和左手上下斜面似有弹簧相争之意,这时左手已下劈到胸部以下腹部以上的位置,右手臂已上抬到头部上方1-2拳的高度,这时身体的重心分配为左六右四位置,头与左前脚似有弹簧上下斜面相争,右胯和左腿前膝仍保持有弹簧前后上下斜面相争。以上为进步和退步的环绕侧劈试力。开始练习时要慢做,体会身体在前进和后退时各部位的阻力感。(见技术图示118-127)
13、走步综合试力
上述的各种试力,在熟练掌握了其单个的技术要领之后,我们就要进行走步的综合试力练习了。首先取丁八步步法站立,身体的重心分配为五五,以勾挂试力开始,走步时一定要注意步法行进时趟泥的阻力感,身体在空气或在水中的阻力感。勾挂试力完成之后,可接偏挂,随即旋法、扶按球、摇法、神龟出水等。各种试力在练习中要随意去做,不要片面追求单式练习时姿势高低标准与否,而要随机随势去练,但试力的原则原理绝对不可随意改变。不管是进步练习还是退步练习,手型的姿势应逢高就高,逢底就低,步法、身法、手法与万物似有相争、互动之感。正确的试力练习,正确地求取浑圆力桩法原则下身体各部运动的放大,目的是为我们在技击实战之前打下一个扎实的基本功底,以便在日后的技击对抗中能充分发挥意拳的浑圆力,推断结合,随机随势,一触即发。所以说,基本功训练一定要与实战相结合,而走步综合试力正是这种训练的基础。
- 相关文章
-
-
12-912月6日吉林省首届形意拳、八卦掌武术大赛在长春市举行
-
10-26尚派形意拳之入门诀窍
-
10-5功派技击之高位拳法-王长明 朱晓东
-
9-17形意拳入门须知
-
9-8“筷子劲”儿论意拳的形松意紧-邱向东
-
9-8河南省新乡形意拳名家任有广马来西亚获“国际武术名师”称号
-
9-6意拳(大成拳)自学之我见-周广学
-
9-5意拳草谈-邱向东
-
9-5解析意拳“起横”-周广学
-
9-4武当内功养生与技击浅议-王敬爱
-
- 本类更新
-
-
10-30大成拳矛盾桩功练习与应用-贾新建
-
10-28大成拳毛发如戟-内劲修炼
-
10-28大成拳螺旋力
-
10-28初学大成拳者必修-四大基础桩法
-
9-20大成拳综合格斗术-李杰 李照山
-
9-8“筷子劲”儿论意拳的形松意紧-邱向东
-
9-7大成拳的形与意探秘-松立空谷
-
9-6意拳(大成拳)自学之我见-周广学
-
9-5意拳草谈-邱向东
-
9-5站成一片-匡林
-
- 本类推荐
-
-
8-9六部功上身即内功大成
-
4-22大成拳断手的劲力势态
-
4-19大成拳降龙桩与拧身削掌
-
4-19大成拳声光吸收法
-
4-19大成拳伤元夺命攻击术
-
4-19大成拳断手第一条件—抗击打能力的训练
-
4-19大成拳真劲培育与爆发
-
4-19意拳推手技术能力及其训练
-
4-19大成拳炮拳研究
-
4-19大成拳虎扑研究
-
- 本类排行
-
-
4-21六部功上身即内功大成
-
6-2站桩功三大要素
-
7-8大成拳教学心法系列谈
-
7-5大成拳站桩及其心法-黄景文
-
8-9六部功上身即内功大成
-
5-7王芗斋先生对“吸力”的讲解
-
4-18论桩功的境界-子曦
-
4-1大成拳练习步骤
-
4-1胆量在武道中的重要性及修炼法
-
5-19大成拳劲力修为的途径-郑东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