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五年,我拜
少林老拳师王恒春为师,学习猛虎下山拳。后经王老师推荐,拜义和团
武术大师张凯的关门弟子刘永盛为师,学习少林太祖拳、南拳、九节双鞭、六合枪等拳械。
在习练九节双鞭之初,我就把“
功夫是什么?功夫就是时间与汗水的结晶。”这句话深深地写进了心里。这句话虽容易理解,但是要真正做到却很难。只有你付出的时间比别人多,收获才会多。九节双鞭不同于九节单鞭,它需要左右手持鞭,而且还要与身体相互协调。一直以来,我 起早贪黑地练功,常常大汗淋漓,浑身沾满尘土,被鞭头打得青一块紫一块。有时候还打在自己头上脸上,鲜血直流。但是其中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却是难以形容的。刘师傅那年七十多岁,他时常手持九节双鞭给我们演练,他的身法、鞭法都格外自然流畅,鞭如闪电,进退自如,鞭如车轮,虎虎生风。
九节鞭是十八般武器中的一种软器械,是用钢环把多节金属短棒连在一起,是具有强大打击能力的兵器。九节鞭在习练时是左右手持鞭,比练单鞭还要难一些。鞭的前面是一种镖头状的金属头,不仅具有刺戳功能,而且会增加鞭的杀伤力。
九节鞭在多节鞭中是最常见的,是现代武术表演中的基本器械。挥舞着的九节鞭具有上下翻飞,灵活多变,可收可放的优美。它变化莫测,在技击中常常使对方防不胜防,很多人被打得措手不及。如若将浑身的劲数贯于鞭上向人刺去,此力量是可想而知的。
练好九节双鞭,需要身鞭协调,走鞭干净利落,身灵步活,进退自如,伸曲吞吐,刚柔相济,起伏转折,纵橫交织,力贯鞭梢。还需牢记,鞭犹蛟龙,眼如狸猫。其实,这就是九节双鞭的鞭法、身法。
九节双鞭以圆周运动为主,以舞花,抡、打、扫、挂、撩等技法组合成套路出现在武术比赛场上。九节鞭表演分为集体九节鞭表演和个人九节鞭演练。每当九节双鞭出现在赛场上时,武术同仁及观众都会给予热烈的掌声。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自己刻苦修炼,2011年参加登封全国少林拳武术比赛,我演练的九节双鞭以9.28分的成绩获得了一等奖。走下赛台时我接受了《中华武术》杂志社记者王涛的采访,同时中国武术十大名师梁以全大师也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并合影留念。大师连声说“你练得太好了!没想到东北四平还有把九节双鞭练得这么好的,真值得赞扬”。自2006年至2009年我四次去香港参加《中国香港国际武术大赛》四次获得九节双鞭项目的金牌。2012年、2013年在徐州全国传统武术比赛,两次都获得了九节双鞭一等奖。同时大会组委会还授予本人“运动员道德风尚奖”,“优秀教练员道德风尚奖”。每当站在领奖台上戴着金牌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功夫是什么?功夫就是时间加汗水的结晶。”这句激励我坚持不懈练功的话。
现在我教的学生中也有很多习练九节双鞭的,他们也都十分出色。2010年、2011年在吉林省武术比赛中,我的学生赵雪艳、张树魁都曾荣获过第一名,其中赵雪艳两次获得第一名。站在今天的高度上回首往昔,我愈加明白“功夫就在于你付出了时间与汗水”这句话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其实,不仅仅是练功,我们做其他事情也是一样,只要敢于付出,敢于拼搏,敢于坚持,就会一步步地接近我们心中的理想,达成多年的夙愿。
风风雨雨这么多年,我体验过许多挫折,也克服了许多困难,但一直坚持着习武。因为武术蕴含着炎黄子孙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同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刚柔相济,兼容并包的精神体现。我衷心地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来了解武术,体会其中独特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并努力地传承和弘扬我们的武术文化!
作者简介
宋大祥,65岁,现任吉林省四平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武术协会少林拳分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