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有“后天返先天而成仙不死”之说,拳家有“拳与道合”之境。本人有不同的认识如下:
一、成仙之说误道害命
从生理上说,先天为自律调控系统,包括脏腑、筋骨、气血等硬件构造和遗传信息;后天为随意调控系统,包括后天长成的肢体、功能和学成的技能。从信息科学说,先天是系统程序,后天是应用程序。两者即不能替代,也不能离开,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生命的所有功能。
先天由遗传信息决定,有生老病死的规律;先天也不是完美的,否则就不会有平足、色盲和唇裂等先天疾患。一切生物都不能与天地共生死,历代神仙是虚拟出来的,出于上层是为了巩固政权;出于民间是寻精神寄托。误食仙丹而死者不乏其人,东晋丹家葛洪活了80岁(或60岁),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活了58岁,他们都未能长生,足证“后天返先天而成仙不死”是误道害命之说。后天返先天,如江河之水,没有可能倒流,回到源头;返老还童是一厢情愿,有违生理。
“拳与填合”的“道”是天地之“道”,不是道家,道家不能代表天地。道家是探索天地之道的一个大门派,和儒家、佛家齐肩。三教都感悟到了天地的一隅,而不是全部。
二、生命在于动静中和
人体的脏腑功能属于先天,“用则长,不用则退”。“恬淡虚无”地任其自然运行,有消极、退化的副作用;“动静中和”地修炼武学,可以增强先天的生化功能,才是积极的
养生方法。爆发力和剧烈地运动,冲剌脏腑的负荷极限,实际是戕害生命,这是毛泽东的体育方针和孙禄堂的武学思想一贯反对的。“生命在于运动”也不准确,“动静中和”的思想,才是生命真谛。
“先天源于
太极一气,后天生于一气流行;修身本于文武俱进,生命在于动静中和”,是孙禄堂武学思想的四句教。“太极一气”为天地人的物质和空间,其程序是“一气流行”,都属于先天;“文武俱进和动静中和”是生命的程序,都属于后天;孙禄堂大师说过:“先天为后天之体,后天为先天之用。无先天则后天无根本,无后天则先天不成全,所以体用兼赅,乃得万全”。
三、肌肉右脑结构藏能
生理科学告诉我们,筋骨、关节、肌肉是先天结构,结构的空间藏着无穷的能量。其学问是武学研究的课题。筋是骨和关节连接的结缔组织,其抗拉强度非常高,是肌肉的200多倍,古代的强弓就是用牛筋做成的;骨是人体的支架、而有其空间;关节是结构的转折和枢纽,而有其活动;肌肉是脏腑蠕动和形体活动的马达,而有生命的能量和精气神。全身肌肉有600多块,有50%的肌肉收缩,形成合力,也会释放上千斤的力量。
以本论之:人体百节藏元神,筋骨肌肉似长城;有触即应屈肌缩,伸肌一缩挑崩沉。
生理科学还告诉我们,右脑是“先天脑”,有视、听、嗅、触、味等五感的信息包,控制着自律神经,并与天地交换信息。所谓感而遂通,就是右脑的智慧,所以右脑有“天才脑”之称;右脑管人体左边的一切活动,具有音乐、绘画、空间、创新、想像等感性思维,又称“艺术脑”。
武学是右脑的智慧,求的是先天潜藏的结构能量。所以武学应该增加左边肢体的修炼意识。孙存周大师喜欢练虎头双钩,既有此意。在精神上,行拳要有“伸则弥天,缩藏丹天;神气相交,以气换能”的意识;四肢伸缩弹簧球,手足一发钢电球,胸腹荡着太极球,开发右脑阴阳球。武学套路多有形象比拟,如白鹤亮翅、天边扫月、金鸡抖翎等等,对照联想,即是右脑思维。
结构越基本,越微观,蕴藏的能量越大。细胞里有线粒体,可以生化三磷酸腺苷(ATP)能量物质,组成神气的粒子分裂与聚合,能释放生物核能是肯定的,否则武学大师超凡的神力没法解释。
学校里的音体美课程,功在开发学生的右脑。孙禄堂大师喜欢欣赏名人书画,自己也常泼墨,其草书有随心所欲不逾矩之象;孙存周、孙剑云二位大师都喜欢京剧,也写得一手好字,还善画山水、松树、仕女,他们的右脑智慧都比常人发达。
武术进学校,实为培中国强盛之基的战略举措!
武学开发右脑比音体美更直接、更全面。有的武学大师是文盲,且只有练武一个嗜好,可其认识分析能力和武技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可以说,其聪明是练武练出来的。
意念是后天,产生意念的心脑却是先天。所以说“不用意念”这句话需要辩证,平时走着意,练拳意在前,有了条件反射,才有“感而遂通、有触即发”的那一刻。“意在形前”有开发右脑的作用。孙存周大师说:“练若打,打若练,练打如一”,道家讲“先有为,后无为”,都是一个道理。“意在形前、一气流行”有唤醒右脑的功能。
右脑有天地的信息,与儒家的中和、道家的虚无、释家的空静,都有互通的机制。所以说儒、释、道的理论都有开发右脑的作用。学习武学,同时学习儒、释、道的传统文化,有深入求本的效果。受时代的局限,儒、释、道文化与科学尚有距离,还需要学习现代科学,以求辨正、升华。
“兴趣”连着右脑的先天信息,古今神童,多是家长发现儿童的兴趣爱好,而加以培养和诱导而成。同气内外求,同声空谷应;兴趣加
功夫,可攀武学峰。
四、随息照察神气流行
人体吞咽是第一先天功能,也是由右脑操控。出生后由于吞咽呼吸,拉动腰椎形成腰弓,腰弓是人体第一后天功能。人立着咽下一口气,仔细体会一下,脚底下会有感觉,喝一口水咽下,感觉更明显。庄子曰:“气以直养而无害”,说白了就是吞咽。吞咽能增大腹压,助长脏腑、肠道蠕动生化和产生负离子。道家、拳家讲“喉头永不抛”,佛家讲喉轮,可见喉头藏着玄妙的道理。
练套路时,意念用喉腔呼吸,有开启先天的玄关之理。吸气时竖项,会厌令气入肺;呼气时喉松,会厌令一部分气直至肠胃,以直养脏腑,生化内劲。舌顶上腭,本质是会厌的阀门功能。
正是:会厌守三关,神气转化能;吞咽助升降,任督十二经;脏腑增压差,气血蠕动增。
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以及气血的升降,都是先天固有的程序。吞咽的时候,随息照察神气流行的感觉,久之,自有明心见性、天人共振的时候。
武学是需要终生修炼的学问,“生命似流水,程序不倒流”。练到无形无相、内外通透的“拳与道合”之境,就达到了“节能降耗,以气换能”的上乘境界,延缓衰老是不思而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