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与
太极拳是一不是二。站桩可醒脑,可提神,可调心,可运气,可易筋,可洗髓,可通玄,可达真,可调阴阳,可和血气,可练身心,可修性命,可无欲无我,可无极
太极。故站桩是太极训练的一种重要形式,当然不是唯一形式。
太极拳家将修炼太极分四种形式或言四个序列,即站桩序列、盘架序列、推手序列与器械序列。本文侧重谈站桩序列。
一、站桩之益
站桩,有人叫练桩功,也有人说:“庄”功,是站“庄”。桩,取其象形,即如同树桩,扎根地下,稳当可靠,喻义习拳者“脚下生根”,与天地同体。“庄”取其抽象义,即庄重、端正、平衡,指习拳者心地清纯,姿势端庄,通玄达神,从而身心两健。可见站桩与所言“站庄”实质一样。
习拳者在初步阶段都应了解并实训站桩,把这种训练形式当做太极入门的基础。一旦站桩有些根基,对盘架、推手、器械(刀、剑、尺、球、杆等)的训练,自然大有裨益。其益主要是三点。
1、利于太极的准备。太极的无极式(预备式)被列为太极的五大动作之一(见陈小旺著《中国陈式太极拳》河南人民出版社),桩功基础好,太极无极式可以时间缩短,甚至一步到位。眼下许多习拳者有一个通病,盘架时,无极式草率,准备不到位,很难进入清静拳境,这与不站桩或桩功薄弱相关。
2、利于太极动作的运行。太极的连续动作构成招式,招 式的连续动作构成套路,套路的连续动作练成太极功。而动 作、招式、套路都不能脱离习拳者的心态、意向、呼吸、开合、 动静、刚柔等,即通常讲的“三调”(调身、调心、调息),“五 松”、“六松”、“九松”等,所指为头、肩、腰、胯、膝、踝、肘、腕、脚。也有从五脏六腑、毛皮肉骨筋髓、经络神经等词语讲松的,表述不一,实质一样。而站桩训练正是从“三调”、“五松”、“六松”、“九松”起始,因而,太极拳的一些功效,如治疗某些慢性病,在站桩中就可获得。
3、站桩训练既是太极的准备又是太极动作的深入。一般言,先通过站桩再盘架,盘架训练熟练后,再练习站桩,站桩的水平会提高,感觉也会更明显,对太极拳精髓的理解会更深刻,桩味也会更浓。故站桩与盘架相得益彰,循环上升。
二、站桩要旨
如果明确了站桩的作用,就要根据要旨实行站桩训练。
其要旨可概括为:一松二通三主宰。
(一)松。笔者认为有“六松”之法,可运用站桩,使心态平和、宁静,这是一个调整、控制的过程,要想身体协调,先调心灵的和谐、安宁。以级慢、均匀、深沉的呼吸来促进心灵的平静,静字是最重要的,不静不能松。很多习拳者心气浮躁便进入运行状态,必定事与愿违。
(二)意气流通。意既是调控身、息的动力,又是气通的根本。在站桩时,意气表现为似乎通于周身,通于内,通于外,通于八方,通于身体每个细部:越是通于广远就越是通于细微,越是通于细微,就越是通于广远。
(三)意念主宰的作用十分强大,它可以驱使作为小宇宙的肉身平和、有序与大宇宙在和谐一体中。站桩的全过程就是“小宇宙”与大宇宙的一体化过程。平时人体的状态总有障碍,又总是与大自然有某些阻滞,大小宇宙分离,故心不宁,身不调、不那么舒服、顺当,肉身内有某些可感与不可感的疾患。而站桩效果较好时,加强了人体与环境的适应,某些慢性病通过自身的调整与人体“药库”的开发自然得到了治疗。故意念主宰到人天合一是站桩的关键要旨。
三、站桩举例
下面根据自我实训提供两种站桩形式,供人们参鉴。
九月桩(静桩序列)
(一)预备
1、立身中正,心气平和,坦坦荡荡,松松静静。
2、眼似睁非睁,膝似曲非曲,舌抵上颚。
3、双手从两侧向上平抬;手心接地气至与肩平。
4、翻转手心捧天气至头顶,劳宫相对相吸贯百会。
5、双手由体前中线缓落,外导内行,气沉丹田。
6、双手缓落体侧靠大腿。
(二)抱月转月
1、双手向前呈抱月状,似乎一满月停于胸前不着地,不接胸。
2、意念体周、双手心、脚心、胯下,下腹、胸间、头部各有一对应的小圆月,意想主月在胸前。
3、以主圆月为动力,自转,带动九月先左旋圆圈,后右旋圆圈,再前后旋圆圈,圈数可灵活处理。
4、意中只有月旋,没有其他,月在人中,人在月中,
心意寂寥。
5、口内生金津玉液。
(三)收桩
在恍恍惚惚中,双手心先照应乳头后下再转上,宛如初始之接地气捧天气贯百会沉丹田,双手缓缓下落至腿边,眼慢慢睁开。
磨圈桩(动桩序列)
(一)起桩
1、2动与九月桩预备1动同。
3、双手从体侧上抬,似乎两睾球(女性为乳球)分别跳入手心,上抬下落,左右画两个弧,组成一个以躯干中心线为直径的平面圆,睾球从百会沿直线落下,回归其位片刻。
4、动作同上,两手上捧睾球前后画两个立圆,睾球蹦入百会,缓慢向下归位。
(二)运桩
1、重心右移,双掌掌心内含,五指外撑,双手左侧平肩,斜向伸出,先进七阻三同时后拉,退七分之意向,阻三分之意向(《进七阻三》《中华
武术》2012.5),意带腕、肘、肩、胸、脐轮、丹田、腰脊、胯、膝、踝等转圈,主圈在腰脊与丹田。以九转为宜,全身配合,脚步自然照应后移,似乎“已不知”,一拉拉到天边,一推推到极地。
2、重心右移,动作同上。
3、重心前后移,转圈方向为前后翻滚。
4、口内滋生玉液金津。
(三)收桩:与九月静桩同。
四、感觉体验
1、初练每做一次,意气流通遍体,全身舒适,做完精神勃发,则为正确。
2、练久一些,双手心发热、麻、胀乃至灼热跳动,有肠鸣现象,则证明没练错,且有进步。
3、桩中有拳,拳中有桩,手如灌铅,举臂如铁,脚下生根。
4、口水涌润,自然咽下,甜美无比,境界美妙。
5、“三观想”体验:一观想虚空无极空空荡荡:二观想人体生命场恍恍惚惚;三观想体内虚灵顶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