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为什么杨式太极拳拳架中会有的“抱球”的形态-叶式史

时间:2014-6-14 22:37:30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285  评论:0
太极拳拳经中,“含胸拔背”是太极拳运行中至关重要的真谛之一,而当人体真正做到“含胸拔背”时,人体双臂必定是自然而然地成“抱球”状。因为,“含胸拔背”使得人体胸部形成内含而合,背部舒展而挺拔。这是由于,人体内动导致胸背松沉内合、体内气息膨胀而产生强大的支撑力——360度全方位的掤劲,同时,引发人体双臂,势必左右怀抱而成“抱球”状,只是“抱球”状,根据拳架的运行姿态不同,而展现成:正圆、陀圆、扁圆、松散型不规则的圆、等形形色色的“抱球”形态。

可以讲,太极拳中每一个动作,人体双臂自始至终是呈现形形色色的“抱球”形态。这才是,人体精气神、内三合的准确无异的规范动作,才是名副其实的传统太极拳正宗动作。

所以讲,只有当你打太极拳时,真正符合太极拳阴阳理论,按照传统、正宗的太极拳要求,不走样、实实在在地,运行每一个拳架动作,那么,你打的每一个太极拳动作,必定是人体双臂自始至终是呈现形形色色的“抱球”形态。

至于,有人认为:太极拳拳架中的“抱球”,是因为螺旋劲、或者是因为太极拳的特定外形动作而引发的,这因为是,规定太极拳套路,或者是竞赛太极拳套路,只强调人体外形动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优美性,而完全不追究,太极拳真正的内动是太极拳真谛的内涵!

所以,他们打出来的太极拳,只有个别动作是呈现“抱球”形态,而且,是松散的双手成“抱球”状,根本没有充分显示出人体整体的内合,以及绵绵不断的、向四处发散的张力——掤劲。

可以讲:杨式太极拳拳架中的“抱球”,如同太极图中,阴阳鱼相依相偎成“抱球”状一般,充分体现了太极拳,处处、时时都融入精气神,必不可少的内合。唯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淋漓尽致地呈现出太极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相辅相成的经典!这才是正宗、传统、唯一准确的中国太极拳——真正的、威振四海的、杨露禅开创的、杨式太极拳准确无误的拳架!

标签:为什么 杨式 太极 太极拳 拳拳 
上一篇:多元文化养育的太极拳-陈雄
下一篇:略谈推手-水浒人
站内搜索

Copyright © 2002-2012 中华气功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百度统计
粤ICP备13064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