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解释虚实(阴阳)转换-叶式史

时间:2014-6-16 19:15:56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50  评论:0
当今有关太极拳的著作、文章以致网页上,到处可以看到引用他人、古人、以致断章取义拳论的段章,数不胜数。原因是他们无法做到身体力行、言行一致,有的甚至,根本无法按太极拳拳论要求的去做,只能大段大段地引用、以示自己博学多才、精通太极拳拳论。结果洋洋万言,拳论、太极阴阳、叙述连片,真正打太极拳的切身体会和耐人寻味的经验之谈,却是寥寥无几。

有人提出,一般的太极拳练习者,没有必要深入地研究阴阳理论,只要大体上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到身法正确、拳势动作规范就可以了。

也有人很精练地告知:明白了太极拳十三势的具体要领,就能够练好太极拳。

更有人神笔妙绘: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屈中有伸,伸中有屈;开中有合,合中有开。这就是太极拳奇妙的地方。“屈中有伸,开中有合”乃是太极拳练习要领。

纵观上述,在网上、任何的武术书籍上都可以,详详细细地阅读到。而且,鼠标一点,数千万的字,瞬间就可以下载、粘贴,即可成为自己文章的叙述内容了,何必还要劳驾他们,不辞劳苦地扶案书写呐?

作为一个拳教师,根本的职责,就是让所有学拳的学生,首先,准确无误地理解、认识到,什么是太极拳?为什么要用“太极”冠名?“太极”在太极拳中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连这么起码、首要的问题都无法真正搞明白,怎么能学好太极拳?

在没有必要深入浅出地研究阴阳理论,熟悉最最根本的阴阳关系的前提下,叫学生怎么知道,真正达到身法正确、拳势动作规范呐?它的衡量标准又是什么呐?叫一个太极拳基础一无所有的人,怎么可能学好、练好太极拳?

更何况要知道:怎么个程度、标准,才算是明白了太极拳十三势的具体要领?倘若,没有拳教师的言传身教、亲临指教,能够练好太极拳吗?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屈中有伸,伸中有屈;开中有合,合中有开。这就是太极拳奇妙的地方。“屈中有伸,开中有合”乃是太极拳练习要领。哪本武术书籍中不是明明白白地公开于众,众所周知的、太极拳书面的理论和心法,作为拳教师能不能一一,实地、准确无误地演绎给学生看呐?

其实学练太极拳,根本没有必要引伸:“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至于万事万物”的理论。

即使,太极拳的阴阳、虚实转换,根本不需要文言文的“太极——阴阳”的语言来解说,就是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完全可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演绎出来。可是,武术界的文人墨客,喜好拗口、费解的文言文,而远离通俗、易懂的现代文。

道理很简单,越是别人看不懂的,越是有价值、越是有炒作的空间、商业运作的市场。、;而深入浅出、简易、通俗的太极拳论析,恰恰分文不值、无人过问、绝无市场。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1.   什么是虚实转换:当木头的跷跷板,两头没有压什么分量,处于平衡时,跷跷板是水平位置;随着一头渐渐地增加分量,那么,这一头就会慢慢下压,而另一头就会渐渐上翘。下压的一头,就是实;而上翘的那一头就是虚。随着跷跷板一头分量的增减,跷跷板两头的虚实也随着增减。其实,这就是跷跷板实实在在、有目共睹的虚实转换。

这也是人体虚实转换的基本原理:虚实转换是同步而行的:人体任何部位,一侧渐渐有实变虚,对应的另一侧,必定相应地同时有虚变实。

2.   电梯的升降:当电梯载满人时,电梯房上升(下降)而牵引电梯房的重量砝码堆就会反其道而下降(上升),当电梯房人数渐渐减少,电梯房有实变虚下降(上升),牵引电梯房的重量砝码堆有虚变实上升(下降)

这似如人体的含胸拔背,人体的前胸虚时,后背一定是挺拔的;同样,当前胸充实时,后背理所当然要松沉、虚涨!

那么,当人在打太极拳时,人体的重心有左向右倾斜、移动时,根据力学原理:重心向压力低的方向移动的原则,人体的左边就慢慢变虚,而右边必然渐渐变实。

由此看来,太极拳的虚实转换就相当简单:只要牢牢地把握住人体的重心(保持平衡),重心倾向于哪一边,那么,这一边就渐渐地变实,而另一边必定是渐渐地变虚。

太极拳的中定(中正),就是保持人体平衡的轴心,打太极拳,就是时时刻刻在保持人体的平衡。而人体的平衡,又依赖于人体重心的转换来完成。这就是太极拳虚实(阴阳)真正的真谛、精髓!

由于中国古代还没有现代力学的概念,所以,只能用中国朴素、深奥的“太极”哲理,来解说太极拳运行规律,时至今日,信息时代了,我们还墨守成规,死抱着费解的“太极”哲理,玄乎地破解太极拳真谛,是不是有点落伍了?是不是,把简单、易懂的虚实(阴阳)转换,人为地用“太极”的理念,搞得费解、难懂!这是何苦呢?

所以,要想让太极拳走向世界,唯一的途径,就是潜移默化地用现代语,鲜明、扼要、简捷地叙述太极拳的拳理,用现代、科学的力学原理,来演绎太极拳。可以让世人接受、理解、认识,以致掌握、运用太极拳。使中国的太极拳真正做到弘扬、光大全球。

标签:通俗 易懂 现代 解释 虚实 
上一篇:从太极拳“野马分鬃”的招式,纵观太极拳文化-叶式史
下一篇:如何看待杨式太极拳架的异同-唐才良
站内搜索

Copyright © 2002-2012 中华气功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百度统计
粤ICP备13064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