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文摘

我们共同的武学担当-丁新民

时间:2014-6-17 10:13:13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24  评论:0
中国武学文化具有最伟大的人道理想、价值方法,只有这种具有东方文明的人道理想,才是人类发展的期盼所在;只有这种独有的中国价值方法,才是人类享受生命康乐的必须。这也是我们所有中国有志之士共同的文化担当和历史责任。

我们中华民族要生存,要发展,需要我们一批自担使命、锐意创新的思想家、实践家,在璀璨的优秀文化传承中,包容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以创造适应当代人类社会文化需求的武学作品,从而真正延续传统武学文化这一人性生成所必备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与条件。这就是让我们的优秀文化能更多的培养出无数个雅儒俊秀、德法并举的君子。

武学文化的真正价值不在于竞技体育中的胜负,而在于它是高于体育以生命为载体的修心培元、养生强体、防身护命生命科学带给人的价值——生存、健康与快乐。

武学是中华文明的精粹,是民族脊梁的支点。在世界政治多元化,经济一体化、军备竞展化、外交活变化的今天,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融入全球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在世界上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而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恰怡是最重要的中国文化影响力却显然是远远没有跟上。武学文化的问题尤显突出。

民族不同,人们的信仰不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也大相径庭。从而导致了文化的差异。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近代以前制度礼教和生活习性没有 发生根本改变或变化不大,以致中国文化的发展没有西方文化史那样具有不断颠覆性的形态变化,故此,具有东方哲学思想和人生价值观的中国古代文化从本质上与西方有着明显的差别。

近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包括了中国融入世界的文化。中国的文化已不再是完全封闭下的自我发展,而是走上 与世界文化交流冲击中不断完善充实发展的道路。我们不仅要构建和体现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也要符合一切文化发展规律,吸收融合外来的优秀文化成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展示当代中国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观念。这就要求我们的传统文化必须具备实用的时代性和前瞻的创造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人应该在文化上开始觉醒,要深入的思考和创造性的阐发。现代中国文化的虚弱、衰减与她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她的传统地位极不相称。以文化传承重要代表的博士生来说,我国现在是博士生授予最多的国家,大大超过美国,可是竟没有一位诺贝尔获得者,没有一位现代文化的代表者,美国博导学生不超过6人,而我国最多可达47名。其质量的优劣可想而知。没有一个与之相称的现代中国文化,中国的大国地位是无法奠定的,没有文化的崛起是非常危险而可怕的。有文无化,有学无历是社会发展的悲哀和潜在的巨大危险。

文学、武学是中华文化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是中国文明的重要标志。文武兼修、德法并举、志高趣雅、情真性恬便成为了中华文明传承者——中国人的基本标准。望前贤列祖,诗仙李白十六岁只手伏虎,诗神杜甫七十皓首渡边关,王羲之草书之圣,统得右军安国邦,楷书之父颜真唧“金刀倚平安史乱”,金石词师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胆魄。何人能及!

张飞,史人大多只认为其是一员鲁莽武夫之将,缺少文化修养,故多称莽张飞,却不知道张飞其实文武兼备,还是有名的书画家,尤喜画美女图。张飞才华横溢,智商情商都颇高,非但能画、善画,更写得一手好字,明代《丹铅总录》记:“涪陵有张飞,刁斗铭,其方案甚工,飞所书也。”张士环诗云:“天下英雄只豫州,阿瞒不共戴天仇。山河割据三分国,宇宙威名丈八矛。江山祠堂严剑佩,人间刁斗见银钩。空余诸葛秦川表,左袒何人复为刘!”

特别是在四川流江县摩崖石刻,便是张飞著名的《立马铭》,又称《八蒙摩崖》。铭文正文是隶书云:“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合于八蒙,立马勒铭。”

元代吴镇《张翼德祠》诗云:“关侯讽左氏,车骑更工书。文武趣虽别,古人尝有余。横矛思腕力,繇像恐难如。”吴镇的意思是说张飞的书法造诣很高,连三国著名书法家钟繇、皇象也恐怕比不上。这是对张飞书法艺术的高度评价。

如陆游,号放翁,既有铁马秋风、王师北定的从戎壮志,也有画海斜阳、沈园题词的艳绝诗才。晚年对南宋懦弱不满,感叹道,读书三万卷,习武四十年,无力回天。

如辛弃疾,号稼轩,既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也可用典绵密,浑如己出。

芸芸众贤哲大师付出了别人难以付出的心血写就了人生的辉煌!

看现在众生,声色犬马,酒烟麻毒,日出不起,日落不息,不思文略,懒事武备,视钱为尊,奉官如爷,文无传世作,武难惩恶顽,人当何为?

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千人之师、万人之表的师祖。其秉承的君子“六艺”还有多少人在研习传承。浮躁的人群越来越庞大,尔虞我诈、坑蒙拐骗,社会人失去了理想信念。浮躁的社会经济越来越泡沫,急功近利。哗众取宠导致了不求甚解文化的投机取巧越演越烈,所以“君子”愈来愈少就显而易见了。一个没有君子的社会将是一个非常可怕而恐怖的社会。

要想武学文化持续发展,必须杜绝当下的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有的武学家长期不思进取,不研文理,安于名利,阴阳失衡,把水平低下、质量灰暗的所谓传统技术带人社会肆意炒作,引导社会人群盲目追随跟从;也有一些武学家不在武学精技上下功夫,都在那儿窃份盗辈,追名逐利。多少年来,还有多少所谓名家的表现能打动社会广大人群而让世人难以忘怀!又有多少所谓的大师发科著书、广取精出,为华族儿女解惑排疑而为人所牢记?武学的价值最终是要体现在武学给社会人带来精神与行为的高尚改变。而不是看其有没有多高的社会地位,收了多少徒弟,包装程度等这些“附加值”上!这和武学家的本身传承以及技能功法没有多大关系。因此武学家不能说空话,套话,更不说假话。也不能做金钱的奴隶,应该去研发传承有真正社会价值的武学文化的完整体系。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武学文化的优良传统,但这种“继承和发扬”不能是只从形式,概念,词语上盲目刻意跟从,只有把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引入我们的生活,传统武学才具有真实和现实的意义。修心、健身、护命,这是武学所设列的三大系统,也是武学的重要内容。心如天宇阔,身似不倒佛,艺精技护命,除恶修正果。正如孙存周先生所言:“文能素手发科,武能舍身临阵”。孙禄堂先生“志之所期,力足赴之”“是人生不可缺之一科”,从社会历史发展以及对于人生评价来看,武盲与文盲一样可怕!如果我们不去从武学的内涵去研发,那么我们的武学就会沦为“伪武学”。一个好的老师、先生可以教出一批好的学生、弟子,但一个不负责任的伪科学的传播则可遗害一个民族的几辈人。

一段时间来,中国武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却需反思,一是我们的一些武学家怀抱“袓传”“秘籍”,在原地转着圈地等待着时代的恩赐,或心安理得,或愤愤不平,只知享受前辈的辉煌而无所作为。还有一些人为了迎合某些外国势力对中国社会历史的片面理解和对中国武学传统文化的肤浅认知,残酷的肢解了中国武学的整体性。大肆炒作伪武学,他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展传承和提升中华民族传统武学的国际形象,而是单纯地从中渔利。这不仅搅乱了国人的审美趋向,更重要的是严重误导了中国当代武学发展的方向。在前一段时间北京召开的武搏会上,十三个项目中,中国只在中国的武术套路顼目中拿了几个金牌,而在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综合搏击中根本看不到中国人的身影。在其他对抗项目中,如柔术、空手道、桑搏、剑道、搏击、相扑,我们都不甚了解,练习人寥寥无几。但这些技术最早很多都来自于我们的武术,现在反而把我们远远地抛在了后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中国武学必须打假,岂容鱼目再混珠!

今天,武学精技传承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利字当先,以义服利。这样一来,整个社会、世界就没有正义可言,何况武术呢!利先义后已成为当前一切事物的基本规律,成为普遍的行为准则。我们一些人为利不惜造假,复古、玄虚、把简单的、明了的问题复杂化,把直接的东西曲折化。把一些自己都弄不懂的问题胡扯乱攀弄的谁都不懂,从而售赃销奸。武搏会形象大使李连杰接受采访时表示:“说实话,我都为武术而心痛,中国武术是五千年文明遗产,我们发展的怎么样,真没到位……”

在功夫片逐渐被西方文化所接受的今天,中国武学文化却从未抓住过其中的契机让中国武术借此扬名立本。相反,越来越多的功夫片被作为一种噱头大加炒作,人为地神化与夸大,造成了外国人对中国武学文化始终处于混混沌沌的一知半解,甚至存在严重的误区。但这能怪谁呢?中国武侠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古今文人用手中的笔创造了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武侠世界,武术在祖祖辈辈的口中流传,神秘无比,技法无边的思想意识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尽管这些都是虚构的幻影,却令国人深信不疑(本人用了五十多年的时间去寻觅,至今未见到一个传说中的人物)。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很多人依然追捧高去高来、神出鬼没的武功,依然相信在某座大山深处、大庙仙观有“隔山打牛、飞踪无影”的高手存在。依然期盼有一天得到一本秘籍而一举成名。

实践证明,一种文化的传播、发扬最好的方法就是真实、明了、简捷、易懂、可见、有用。日本的柔道、相扑,韩国的跆拳道,巴西的柔术,已以最容易上手的简单方法融入世界,而我们中国武术却还在“实”与“虚”的欺骗中徘徊。中国武协主席高小军在武搏论坛上表示武术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如果总是以“博大精深”(又不重视传统)为幌子(其是武术只被当做了肢体伸缩的简单运动),不知国外主流文化难以解疑的武术,如何属于世界。武学从文化沦为单纯体育,武术从搏击(搏击是武学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沦为套路,击技从护命沦为嬉戏,从实用沦为单一表演,这个演变的漫长过程着实让国人心酸,谁之过?

中国武学文化决不能再在怀旧、念古的习俗下自缚手脚,更不能用玄虚之道来掩盖唯利是图的丑念,更加不能的是用秘、神的幌子遮掩自己怕苦、怕累、怕疼的无能与儒弱。

中国武术多少年来生存于单打独斗的狭小空间,即使门派再大也不过是满足自我心机散落的小帮派。常因名利而集结,也常因得舍而鸟散。纵观古今很少有胸怀大志的大武之派,这也成为武术发展的瓶颈。要想光大武学文化,中国武术必须大统,必须有一个强大的民族团队,必须有一个以民族大义为宗旨的团队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发展,才能融入当今世界。

“团队精神”是一个外来词,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在其出版的《第五修炼一学习性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提出“团队学习”理论。所谓“团队精神”是指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目标而由相互独立的个体所组成团队而表现出的协作精神,也就是说团队成员为了团队利益而相互求同存异的协作。“团队精神”实际上是为了一个大的目标共同协作的奉献、实干精神,这要求每一个团队成员的良好合作和交流沟通。为实现一个统一的目标自觉地担当责任、求同存异、合力共争、奉献能为。古人云: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可用。

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中国在历史上对人类文明有很大的贡献,现在仍然可以对人类文明有他国不可替代的贡献,就看我们有没有这个志气和抱负。武学文化的真正价值不在于竞技 体育中的胜负,而在于它是高于体育以生命为载体的修心培元、养生强体、防身护命生命科学带给人的价值——生存、健康与快乐。这是最前沿的学科,是人类发展最应早早介人、了解、学习的未病科学。它为人类带来的是最实在、最有用、最直接、最简洁、最低消的知识。我们要向世界表达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输出我们的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这不仅仅是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重新包装一下去展示,要提倡、鼓励、引导一大批有抱负于武学研究发展的志士,大量吸取当今最前沿学科的成果,刻苦、认真、负责、自觉地重建武学文化,让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同存共进、和偕交融。让世界最优秀的文化为全世界人民提供最坚实的健康与快乐的生命保障。

重建武学文化决不是简单的恢复传统文化,而是要扬弃发展中国武学文化。这需要我们对中国武学文化作出当代的阐释。这现代的阐释又是建 立在对中国文化之道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它不仅仅是纯理论、纯技能的问题,而应该是一种生存方式和人生价值观的问题。武学文化的衰落归根到底表现为人的素质下降(古有李白、杜甫、李清照、王羲之、颜真卿、欧阳修、陆游、辛弃疾、岳飞,武禹襄、孙禄堂、今有毛泽东、叶剑英、胨毅、朱德、贺龙、周恩来、孙存周、吴文翰……)。一种文化的鼎盛繁荣总是人才辈出,而到了衰退期,就每况愈下、故弄玄虚、鱼目混珠、滥竽充数、以假充真、芸芸师众满目皆是。可是有几位能说的明、做的靓、用的精、传的准的大师呢?当代真正大师缺乏,也正是说明了文化的衰落。“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当年发出的呼唤不仅是有感于人才匮乏,而是看到了文化的衰落。

中国武学文化的复兴不仅是为了中国,而是全人类。世界需要中国的强大,但这绝不仅仅是货币,更多的是中国的文化。

结束语

中国武学文化具有最伟大的人道理想、价值方法,只有这种具有东方文明的人道理想,才是人类发展的期盼所在;只有这种独有的中国价值方法,才是人类享受生命康乐的必须。这也是我们所有中国有志之士共同的文化担当和历史责任。

作者简介

丁新民简介:《武魂》杂志特约顾问,现任中华太极文化国际总部副会长、中国民间武术家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中国哲学研究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武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石家庄舞协副主席、河北武术联合会会长、国家级武术七段、河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河北邯郸学院客座教授。丁新民先生在哲学、经济学等社科学方面的理论文章多次在全国、省、市刊载及获奖,并被人民大学教科书收编。书法作品《乐道忘贫》曾获全国比赛二等奖,部分作品先后为孔子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开封、洛阳等地收藏。自幼跟随舅父王殿荣习少林拳,后拜沙国政、温敬铭、付钟文、陈小旺、刘梦东、郭振亚、杨继书习八卦、太极、行意、虎燕、阐宗。擅长少林、八卦、太极、虎燕、行意拳及枪、棍、剑、绳镖等。

标签:我们 共同 共同的 武学 担当 
上一篇:谈功夫修行中的误区-太极毛叔
下一篇:一个拳教师的自白-叶式史
站内搜索

Copyright © 2002-2012 中华气功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百度统计
粤ICP备13064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