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拳
-
观“武术套路王中王赛”说“竞技太极拳”-王培锟
时间:2014-6-23 13:50:11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19 评论:011月17日晚、18日下午在江苏常州举办了“2012年中国武术套路王中王争覇赛”这是继镇江、徐州“王中王赛”之后的第三赛区。此赛是中国首届套路男、女、太极拳“王”之争。参赛者的资格要求高必须获得2012年全国武术套路锦标,太极拳项目前16名者,方可参赛。全国竞技赛场上的太极拳套路,无太极拳流派的归属,故本文暂称为“竞技太极拳”。显然,参赛者均为武林太极高手,全部由“国际级裁判员”执裁。足见此赛的门槛极高,水准极高。
据组织者说三千张观摩票,凭身份证领取的通知公告发出后,仅一天内均已被巿民们索取一空。还有从周边,及驱车从上海赶来观摩的太极拳爱好者,可见太极拳这一项目,在民间体育运动中多么为市民们所喜爱和重视。令人感动是观众对运动员的精彩表演不时爆以欢呼声、掌声。而对具有难度的“指定动作”失误也会发出惋惜的叹息声。显然,运动员的精彩表演紧紧扣住了观众的心弦,运动员演练的太极拳动作,还伴有人们熟悉的,或特别为拳套创作的优美乐声,可以说动、声和谐,让观者沉醉其中。音乐声止,全套动作也收势。随之爆以热烈的掌声,中还夹杂着先于裁判员给运动员亮分的观众,他们低声估分,这个说“9.6分”,那个说“动作不稳呀!要扣分,给9.5分吧!”。全场比赛持续2.5小时,很少有人中途离场而去,直至排名显出,颁奖结束,方有人缓缓离去,这一感人的场面和赛场的气氛,是多年未见的。从现场观众情绪表现来看,或许也是人们对“竞技太极拳”的一种认可。
北京奥运会之前,当人们看到运动员所演练的“竞技太极拳”时,对习练多年的太极拳者,乃至拳师们均不看好,认为与传统太极拳相去甚远。1996年春晚上,“竞技太极拳”首登大雅之堂,太极拳运动员良好的身体素质、高超的太极拳技、娴熟的演练技巧、富有韵律乐曲相配伍的演练形式、无疑为民间太极拳的演练者打开了新视野,此后对“竞技太极拳”的批评声锐减,但在教、习者中仍对“竞技太极拳”是否太极拳仍抱有诸多疑惑?
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就此也略表已见。
“竞技太极拳”是指训练有素的太极拳运动员在竞技赛场上进行太极拳套路演练的较技,他们所演练的太极拳套路,是按国家武术管理中心审定的《武术竞赛规则》中,对太极拳套路的要求自选编创的。与“传统太极拳”相比较,增加了新的动作技术,增加了有难度的“指定动作”,允许选用各式太极拳的动作,组合编排成套路,另可音乐配伍等。这种类型的太极拳,实际上早已有之,诸如北京奥运会前,在武术竞技赛场上已有创编的“48式太极拳”,“太极拳竞赛套路(42式)”等,竞技中先后出现了,为太极拳习者所崇拜的运动员偶像,诸如丁杰、陈思坦、王二平、孔祥东等“太极王子”,苏自芳、林秋萍、高佳敏、李荣梅等“太极金花”。那时少有民间习者敢问津此拳套,当然认为所创编的竞赛拳“四不象”,不屑一顾的亦有人在,不过现今已成为广大太极拳习者选练的热门套路,实际上一旦离开了竞技场,也就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纳入“传统”的范畴。特别是在武术申奥之前,为了使太极拳运动能符合奥运项目“更快、更强、更高”的要求,必须作较大的革新,尤其是技术难度的“指定动作”创新,并融入太极拳套路中,加以应用,争取获得奥运项目的认可,经专家与运动员的数年努力创编后,“竞技太极拳”逐步成型,也获得“国际武术联合会”的认可。奥运后,在国内竞技赛事中,延继至今。观“王中王赛”者大多表示,现今“竞技太极拳”的太极拳运动员具有与其他项目运动员相同的素质和能力。但技术太难,是否脱离传统太极拳之格了,不赞同将其归列"太极拳范畴"。其实,认真分析一下“竞技太极拳”的动作,不论其弓、马、虚、仆等步型、步法,拳、掌、勾等手型、手法及“指定动作”都保留着太极拳的技术原型。颇有争议的“指定动作”大多是从传统太极拳动作中蜕变而出的,诸如“空中转体720度接摆莲腿”、“腾空摆莲腿接落地雀地龙”、“腾空正踢腿接起跳腿落地单腿支撑”等动作中的“摆莲腿、雀地龙、正踢腿”,显然均出自太极拳的动作。只是腾空高度,转体的度数增加,显然,从技术层面上,加大了动作的难度,对运动员的能力要求更高了。同样道理,这些动作仍保留着传统动作的技击性。运动员在演练创编的“竞技太极拳”套路,大多也保留着传统太极拳的风格、特点,特别是动作攻防意识的运用与表现也很到位。从总体上看,此次太极拳的变革跨度太大,为较多习练太极拳的人们难以接受,一时看不懂,也很自然。然而,“看不懂”、“练不了”不等于“竞技太极拳”不是太极拳,正像书法有各体,中有“草书”,尤其是“狂草”书体,少有人识,少有人会写,但仍归书法一体。“竞技太极拳”若权作“狂草”,暂被人们所不识,毕竟还是太极拳体,仍应属“太极拳范畴”。
“竞技太极拳”于北京申奥前形成,具有时代性,创新性的意义。它延续至今,竞技场上依然熠熠生辉。然而,如何使“竞技太极拳”更能体现出中华武术的民族性、传统性,确实有待更多的思考。事实上,“国家武术管理中心训练一部”早已注意到这一问题,在2011年、2012年分别在福建莆田、厦门举办了“全国武术套路太极拳冠军赛”,重点用以提高专业运动员对传统太极拳的再认识与实践,求在演练上逐步向传统回归,以求“竞技太极拳”更完美。“规程”中规定,参赛运动员必须演练各式传统太极拳。要求在编创的比赛太极拳套路中去除“指定动作”,运动员通过传统训练与比赛,有效地提高传统太极拳的基础、功力、技法。运动员具有坚实的武术基本功,高超的拳艺,虚心求教的心态,优越的学习与训练条件,経过数年对传统太极拳的研习,很快对太极拳有新的理解。在竞技场上演练的“竞技太极拳”,给人有似脱离“传统”,又紧贴“传统”的感觉。或许,这就是“竞技太极拳”与“传统太极拳”逐步得到谐和一致的必经之路。当然,笔者对“竞技太极拳”的发展也有遐想,如果“武术竞赛规则”再修改之时,建议对“评分标准”作些修改:
1.最高分值为10分的权重划分,可将“演练分值”从3分提高至4-4.5分;“指定动作分值”从2分降至1—1.5分;“规格分值”从5分降至4分,将此二项降下的分值,均增加到“演练分值”之中,这对提高太极拳的传统技法的演练是有利的。
2.运动员编创的“竞技太极拳”需选某式太极作为主体,对体现该式太极拳的传统特点、风格是有利的。
3.选某式作为主体的套路中,必须选够若干组该式太极拳所指定的动作组别。
4. 由太极拳专家制定各式太极拳的规范动作组别。
观赛闲话,略表对太极拳运动发展的关注。
- 相关文章
-
-
12-18吉林省东丰县引领武术风尚共创武术之乡
-
12-18全国武术段位制考评揭晓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南拳攻柔拳术协会获佳绩
-
12-18“全民健身”武术走基层活动走进江西省崇义县
-
12-17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举行2014届下半年博士论文答辩会
-
12-17安徽省望江县举办2014年太极拳剑大赛
-
12-17上海海事大学武术队获第二届中国大学生武术竞艺大赛金奖
-
12-16上海赵堡太极举行活步推手友谊赛
-
12-16上海魂源太极应邀教授交通大学太极课程
-
12-16山西省寒冬掀起太极健身热潮
-
12-16河南省安阳市举办太极拳文化发展研讨会
-
- 本类更新
-
-
12-8浅谈太极拳的“高度统一”-蒋学富
-
12-8太极“一体”论——张升
-
12-8太极拳不能丢掉的几大原则-邹柱石
-
12-8太极拳“松在眉宇之间”-张绍义
-
11-23浅谈太极拳弓步练习中的五个误区-张远芳
-
11-23试论杨澄甫式太极魂-王书平
-
11-23“沉”是练好太极拳的根本-刘月兰
-
11-23太极拳中“折叠”释义及其价值-张杰 刘淑君
-
11-23论内功、内劲、内力的辩证统一 (钱金瑞 徐金玉)
-
11-23练武氏太极感悟-马高峰
-
- 本类推荐
-
-
4-15太极拳24式
-
3-15亲身体验太极拳实战
-
3-15太极拳能实战吗?
-
3-15陈式太极拳实战
-
3-15太极拳实战技击
-
3-15张绍堂谈太极拳实战能力
-
3-15太极拳实战技法浅解-严昭法
-
3-15太极拳实战教程资料简介
-
3-15关于太极拳实战
-
9-8论太极拳的劲点
-
- 本类排行
-
-
8-2542式太极拳拳谱及拳谱详解
-
9-6太极拳前辈的一个不传之秘-“空肩”
-
9-19太极松腰最简单的方法
-
9-8练功法则“三练三不练”
-
5-14站桩-讲点连师父都不一定会随便传的东西
-
9-12花钱不一定买着的太极实话
-
3-15太极拳的由来
-
9-8太极拳修练原理精讲
-
9-8太极拳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经验
-
7-18内家十二象太极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