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妤犵儑鎷�3闁哄牞鎷�30闁哄喛鎷� 闁哄嫮鍠愬﹢锟犲籍閿燂拷
    • 閻犵儤绺块埀顒€瀛╅崜鍏肩妤﹀灝螡闁靛棗绻楃换鏇㈠嫉閿燂拷2濠㈣鎷�
  •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武术器械

南刀“形制”的故事-王培锟

时间:2014-6-25 15:34:08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482  评论:0
几年前,参观《上海体院中国武术博物馆》的“拳械展厅”时,有人会在标着‘南刀’的一把铁制刀前停顿,我想大多是为刀的“形制”所动。一般了解近代武术的人,一看便知此为竞赛用的‘南刀’;而不熟者也大多认为是众多传统刀形制中的一种,如雁翎刀、柳叶刀、九环刀等,只不过形制怪异一些罢了。但也有人会多看几眼,显得略有所思?那定是习练南派拳械的武林行家了,因为此刀与自己所习用的南派‘蝴蝶刀’似有相近且那么的熟悉。“形制”不同于短小、分双手握练的‘蝴蝶刀’,且刀身宽大,刀又超长,是单手握练的长刀,又显得陌生了。

的确,此刀形制独特,是武术竞赛南拳类器械之一的刀,俗称“南刀”。有关南刀形制的出笼,已在“南刀、南棍竞赛套路创编之回顾”中表述过,但仍有些细节处,也不尽人知。“编写組”确定要与长拳类项且的短兵器剑相对应,选“刀”。长器械则毫无疑义地选“棍”。对刀的形制,经过反复地研讨,逐步地得到共识,即保留了“蝴蝶刀”‘S’型的护手,并由两手各握一“短刀”,改为“单刀”,刀长、刀宽均要超过“蝴蝶刀”,但决非“九环刀”、“大头刀”。说制刀,七嘴八舌,也许容易说,但一落实,谁也拿不淮,该制成什么模样的刀形。

那时正忙于编“南棍”套路,对“刀”也就暂缓议论了。但我心中焦急,想如无成形的“刀器”如何编创“南刀”。我与周树生(时任广西武术队总教练、南拳家)私下商议此事。他提议先画张草图,将要制作的刀形,先确定下来。我十分赞同。他又自告奋勇地说,我先试试。值得一说的是,我俩已是多年老朋友,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己诚邀我去广西队担任武术队教练,后因学院未允,未能去成。我们同时被国家体委抽调到北京,参加“第一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的筹备工作。半年的相处与工作,我们不仅建立了友情、也加深了相互间的信任感,他接手此事,看似已胸有成竹。我挺高兴。

第二天晚饭后,我进他房间,就见到台上放着一卷白纸、几支笔。直观告诉我,草图已制成。果然不出我所料,他铺开白纸,纸上画着一把刀,刀身、刀柄、刀长、厚度和“S”形护手上,均有尺码标出。在我看来已成形了,但他十分慎重,将刀的各部分的尺寸厚薄,均对我细细说明。我俩又琢磨到深夜…

经过小组的认可,领导同意试制。就让周树生去河北定县某厂家,指导定制“南刀”样品的工作。当时“南棍”套路进入对模特运动员进行教学与训练阶段,编写组指定成员负责外,又将精力投入到编创“南刀”的工作中。正好,厂家将第一把试制的“南刀”送到。一看到“形制”实体,最终获得认可。在感谢周树生之后,更难的事情是,如何根据南派拳系的特点和“南刀”新的形制来创编套路。

因无借鉴体,只能编创。我与周树生及编写组成员薛毅(北京武术队教练)、袁林林(湖北武术队教练)商议后,确定由嶭毅和卡力(编写组成员、北京武术队的队员)先编个‘路子’出来,而后再说。几天后,我们观看了卞力展示的初稿。编写组基本上对‘路子’加以认可,这一过程,也充分地展现出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智慧。此后,编写组成员对动作结构、内容组合、套路布局的整体进行修订。套路形成后,更为重要的是南拳家,将演练“南刀”技法传授给模特演示者,经过专门训练,充分表达南派拳系的风格、特点后,再拍摄套路和技术规格。

那年代编创“南刀”、“南刀竞赛套路”的武术人,并不保守,也敢于改革,不但将“南刀”的形制作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大变革,而且将长拳的刀术动作与南派的刀法特点,紧密地结合起来,再经过南拳家们的传授,让运动员对南派拳系的特点和风格有了深刻理解,在示范演练中,充分地表达了南派拳系的形象。“南刀竞赛套路”,不仅成为国际武术竞赛项目,而且通过影视教学,专业人的传授,广泛地推向了世界,成为海内外习武人,喜练的武术内容之一。

当年厂家试制的第一把“南刀”,在我们工作:结束后,就留给我作纪念用。搁置家中近20年,直至“上海体院中国武术博物馆”成立,才让这把仅为少数人所知的具有断铁斩钉硬度的“南刀”,成展品,倒是意料之外事。

标签:故事 

Copyright © 2002-2012 中华气功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百度统计
粤ICP备13064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