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陈新发,今年82岁高龄,自48岁起结缘
太极后,他一直致力于太极
武术的传播,并成为金华武术协会任命的首批
太极拳、剑第四辅导站站长。今年7月18日,在浙江桐庐举办的“雄英杯”2014年浙江省武术锦标赛暨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试上,陈新发带领的金华西关分会筱溪、吕塘下村代表队作为代表金华市婺城区的唯一一支参赛队伍,一举斩获33枚金牌,让农民武术家第一次在武坛上大放异彩。他自己作为本届参赛年龄最大的男选手,也相继摘下3枚金牌,可谓收获连连。日前,在赛后的庆功宴上,记者有幸见到了这位武坛的耄耋高手,听他谈谈他与太极背后的故事。
鬼门关前过,初试太极拳
陈新发结缘太极算是半路出家。年轻时,陈新发在原金华市中医分院(四牌楼处)担任书记,48岁之前,太极在他眼中不过是一项死气沉沉的运动,“那时经常在婺州公园看到一些人在打太极拳,我的爱人也在练,但我看着就是很讨厌,觉得慢吞吞的,一点意思也没有。”陈新发说,相比太极,他更喜欢打球、跑步这种动感的运动项目。
但是,这样的观念却在他48岁时,因一场意外而改变。
48岁时,平日里身体健朗的陈新发突发心肌梗塞,倒地不起,经过紧张的抢救后,命是捡回来了,可此后的2个多月里,陈新发几乎丧失了行动能力,每天唯有与床榻相伴,度日如年。“人生刚过半,正是享福的时候,可偏偏得了这种病,谁受得了啊!”陈新发回忆,那两个月,算是他人生最黑暗的日子,幸好有妻子一直支持他,鼓励他,才让他恢复生活的信心。
陈新发的妻子是太极拳爱好者,闲暇之余都会去公园练练太极拳,陈新发生病期间,妻子就一直游说他,可以利用太极来调理身体机能。万般无奈之下,陈新发唯有听从妻子的建议,开始接触太极文化。起初,他只是跟着妻子学些简单的入门动作,可练着练着他就发现,平日里看似简单的太极套路,练起来却格外费劲,“经常是顾得手就顾不了脚,感觉太难了”。
可在不断练习中,陈新发也惊喜地发觉到,自己的身体竟在慢慢变好,手脚也比病时灵活了不少,“真正了解太极后我才知道,太极拳是一种身心兼修的练拳
健身运动。练拳时注重意气运动,以心行气,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气血,以提高阴阳自和能力———即西医所说的抗病康复能力。特别是陈式太极拳,它主要练习周身的松紧,注意关节活动、变著转势。演练时立身中正,轻灵洒脱,拳势舒展大方,动作柔顺,架势可高可低,适合各种年龄层次、不同体质状况的人锻炼,对人身体起到的健康作用极大”。
得益于太极拳的
养生作用,此后,陈新发的病体日渐好转,不止能再次活动自如,甚至连其他病痛都有所减少。“十来岁时,我在福建当过兵,可惜因为从小有气管方面的毛病,最后转做了机关保管员,当时医生就跟我说,让我以后多锻炼。”陈新发说。
因此,恢复健康后,陈新发并没有丢弃太极,而是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这项养生运动。他说,这次的经历令他明白,一个人身上既有健康也有疾病,两者就像孪生兄弟一样存在于体内,唯有自己勤劳一点,才能保证病痛不会再次侵蚀他的身体。“生命在于运动嘛!”陈新发打趣道。
从修身到养性,太极令他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