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窍门

冬季养生崇尚黑 8种食材防癌抗病功效佳

时间:2014-12-29 16:46:26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427  评论:0

  黑米
  糙米的营养价值高,西方研究证实黑米更胜一筹,主要是黑米的糠和外壳维它命E含量更多。据了解,维它命E可以强化免疫系统,防止细胞受到自由基的侵害。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农业中心发现,黑米比蓝莓含更多的花青素。

  近代研究认识到黑米的抗病价值。根据老鼠实验,黑米可以降低发炎症状,并减缓因过敏引起的皮肤肿胀;糙米糠则未具有这些功效。台湾大学的研究提到,专家从黑米中提取色素,发现它对于抑制脂质的过氧化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提高血清中高密度胆固醇的浓度,有助于对抗动脉粥状硬化。

  中国研究显示,饮食中若含有黑米,血液中C-反应蛋白检测值较低(按:C-反应蛋白是身体急性发炎及组织受损的指标),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因此降低。

黑米

  黑芝麻
  芝麻富含芝麻素,具有强肝及抗氧化功能。相较于白芝麻,黑芝麻的抗氧化性更胜一筹。根据日本营养学者的研究,黑芝麻种皮水溶性的黑色素物质,含有多酚类及单宁类物质,是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来源。

  研究显示黑芝麻能改善高血压。针对20位高血压前期病患的研究,服用黑芝麻胶囊患者的收缩压平均降8.2mmHg。以往香港与美国的研究表明,收缩压每降低2~3mmHg,便可降低4%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而日本则发现可降低6.4%的死亡率。研究人员认为,黑芝麻的抗高血压机制与黑芝麻的抗氧化性有关,对于心血管能发挥保护作用。

  需留意的是,黑芝麻热量不低,不宜食用过量,以免造成肥胖。

 

  紫菜、海带
  研究发现海带、发菜和紫菜中的褐藻糖胶有助于人体启动抗癌机制。国际医学期刊数百篇论文证实褐藻糖胶可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缓解发炎反应,抑制癌细胞周边血管新生,迫使癌细胞凋亡。哈佛大学公卫研究显示,喂食海带的老鼠比不吃者,前者产生乳癌比率较低。日本妇女罹患乳癌的比率是美国的1/3,据信与多吃海带有关。

  《食品化学》杂志发表研究成果表示,海带、紫菜、海带内所含的海藻酸钠可降低体内分解脂肪能力,进而减少人体对脂肪的摄取量。如果将海藻酸钠含量增加4倍,对脂肪的吸收可以降低75%。根据其他研究,这些食物富含大量纤维,除了增加饱足感,还能阻止油脂进入体,因此不容易形成体脂肪。适量食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并减少罹患慢性病风险。

  由于褐藻含丰富的碘,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不适合多吃。脾胃虚寒的人也不宜,否则可能加重腹痛、腹泻症状。

  黑豆在中国是传统的养生食品,华人民间流传:“要想长寿,常吃黑豆。”

海带

  黑豆、黑扁豆
  比起其它淡色的豆类,黑豆有着更多的抗氧化物质,因此抗病功效更强。研究发现,它具有24种植物化合物,其中包括12萜类和7种类黄酮;这些化合物能防止细胞受损以预防癌症,以及抑制癌细胞的增长。与黄豆相比,黑豆种皮还具有丰富的花青素、类胡萝卜素。

  根据南韩研究,比起黄豆或绿豆,黑豆更能降低具致命性血栓的形成。其它针对萃取物的研究显示,对于抑制动脉粥状硬化,黑豆效果比较好。

  研究表明,饮食中添加黑大豆对心脏有益。此外,黑豆所含的卵磷酸可强健脑部发育;它还含有延缓老化所需的钙、磷、铁、锌、碘等微量元素;以及丰富的维生素B群、维生素E等,有助于养颜美容。

  拌有扁豆的米饭或面包是典型的印度饮食。根据伊利诺大学的研究,扁豆的可溶性纤维含量很高,不但能降低胆固醇,还可加强免疫功能。美国农业局研究发现,Beluga black lentils这种黑扁豆内含的色素有抗氧化的作用,能预防心脏病和癌症,以及延缓老化。

 

  黑木耳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黑木耳可以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发生,预防脑中风及心血管疾病,有食品界“阿斯匹林”美称。根据研究,黑木耳内含大量的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脂,与香菇、金针菇、西洋蘑菇、冬虫夏草的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活性成分雷同。此外,黑木耳所含的多醣成分,兼具抗肿瘤、抗发炎的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它的抗凝血作用,有出血性疾病者不宜食用,孕妇也不宜多吃。

黑木耳

  红茶
  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研究显示,饮用红茶的心脏病患比不饮用者,前者的心血管比较健康。其它研究表明,红茶有助于降低心脏病和中风发生机率。研究人员说,红茶中的类黄酮(flavonoids)可防止动脉壁内血块的形成,减缓神经衰退和具有抗癌的特性。根据研究,在密集运动后,红茶中的茶黄质(Theaflavins)抗氧化剂能加速肌肉疲劳的恢复。

  建议不要添加糖份和牛奶,以避免摄取不必要的卡路里。


标签:冬季 养生 崇尚 功效 
上一篇:红枣是天然维生素 怎么吃才最养生
下一篇:冬吃萝卜这样搭 有想不到的功效
站内搜索

Copyright © 2002-2012 中华气功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百度统计
粤ICP备13064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