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术
-
对武术组成元素的分析-刘营
时间:2013-11-10 11:01:32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51 评论:0万事万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作为中国国粹的武术也不例外。文章通过对“武术”的概念梳理,对组成武术的各个元素进行分析论证,从各组成元素上剖析武术,正确看待武术的形成过程及发展方向,使得武术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只有这样武术才能长盛不衰。
1 武术的概念梳理
武术,在中国历史长河里已经有很长的岁月,但不同时期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尽相同。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武术的概念定义也经历了几次改动。
1961年的体育学院本科讲义《武术》中是这样定义武术:“武术是以拳术、器械套路和有关的锻炼方法所组成的民族形式体育。它具有强筋壮骨、增进健康、锻炼意志等作用,也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项民族文化遗产。”
1978年的《武术》教材认为武术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格斗动作为素材,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相互变化的规律编成徒手和器械的各种套路。”
1988年12月,我国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中将武术的概念界定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009年7月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召集国内有关学者经过反复讨论、推敲后所做出的武术概念是:“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
针对不同时期对武术的不同定义,将武术的概念从两个方面进行梳理,即武术是什么?武术包含什么?(见表1)
1961年,对武术的概念的主体是民族文化,组成元素可以理解为套路和有关锻炼方法,而这里的“有关锻炼方法”让人觉得很模糊,1978年武术的主体只剩下各种套路,组成元素也仅仅剩下攻防格斗动作,从1961年到1978年,武术的主体从文化变成套路,组成元素从套路和有关锻炼方法到各种攻防动作,从定义来看,有两个特点,一是否定了武术的文化属性,二是将武术瘦身,把1961年武术的组成元素之一变成了武术的主体,1988年武术的主体变成传统体育项目,组成元素更加的明确化,可以说把1961年和1978年武术的组成元素合并在了一起,使得武术的组成元素扩大化了,到了2009年,武术的主体变成传统体育,去除了1988年的“项目”二字,使得其在社会外延性上得到扩大,另外,在其组成元素上,重新重视到武术的文化元素,除了将以前的组成元素不变之外,又重新加入中华文化及功法,使得武术的组成元素进一步扩大。
38年来,对于武术的概念一直在不停地变动,时至现在,对于武术的概念是不是就到此为止划上句号还不得而知,但是针对武术概念的外部表现形式而言,对武术的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更能解释武术的内涵形成过程及其本质。
2 武术的技击元素
关于武术的起源众说纷纭,但有一个共同点,即武术最初用于技击,如果说古时人兽相搏时人们从中找到的技击技巧是武术形成的雏形的话,那么,从氏族时代的人与人之间的搏斗中领悟到的技击技巧便是武术正式形成的开始,随着时代的变迁,武术这一搏击方法得到不断完善,技击方法也愈来愈成熟,而引领其技术方法不断完善的元素便是“技击”,“技击元素”是武术形成的基石,也是其发展壮大的核心元素,如果摆脱“技击元素”,武术便不成武术,必有一种新的概念取而代之。
3 武术的民族元素
武术形成以后,要发展,首先要传播,形成之初因地域等原因局限传播的途径基本完全靠口传心授,口传心授这一传播途径有利于将技术方法完整透彻的传授于他人,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在传授过程中,传授者容易附加上自己的个人元素,也就使得武术在历史的发展历程中形成具有各种风格的特点,如南拳就因为地域不同,有广州南拳,福建南拳之说,再加上在冷兵器时期,人与人之间的搏斗仅通过徒手及器械,中国地域辽阔,习武人数众多,一代一代人之间的精研与传递,从这个视角来看也就不难理解中国现今仍有流传的近200种拳术的现状,也就不难理解中国的武术具有各自的地域性特点,也就不难理解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
4 武术的文化元素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有很长时间处于封闭保守阶段,也正是这种背景下,中华民族儿女养成了谦虚、含蓄的性格特点,这种性格特点铸就了坚韧不拔、锐意进取的意志品质,在其历史发展长河中,不断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儒家、道家思想的紧密结合,与哲学、医学等交融贯通,使得武术已经超越技能层面,步入文化范畴,比如武德便是对中国儒家学说中的“仁、义、礼、智、信”的一种解读,武术讲究的“天人合一”原则便是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交融结果,太极拳的阴阳准则与哲学思想如出一辙,武术口诀“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便是对医学的真实写照,与西方体育相比,中国武术与之具有较大的文化差异,“较之功利主义色彩很浓的西方体育,中国武术更多地表现出人文关怀;较之重结果、重客观的西方体育,中国武术更具有文化内涵;较之注重竞技的西方体育文化,中国武术文化更贴近生活。”
5 武术的国际化元素
马克思曾说万事万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没有一层不变的事物,武术当然也是如此,如今时代已不是以前的交通闭塞,中国也不是以前闭关锁国的当年,武术在国际背景下正在走出国门与世界交流,交流的过程也正是变化的过程,无论是武术申奥所做的改变,还是如今孔子学院对于武术课程的设置,我们看到的是正在改变的武术,亦是积极向上的武术,“文化是民族的,而优秀文化则是国际性的。落后文化不可能超越它的民族性而被其他民族所接受,充其量只能为其他民族提供鉴赏的材料。在武术文化的传播中应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注重武术内在精神宣扬,并不断开发武术的健身功效及和现代科技相结合,使其具有更强劲的生命力。”国际背景下,各国各民族文化背景迥异,只有认识国际文化、尊重与认同他国文化,才能在文化交融的过程中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
6 结论
武术概念的变化说明我们在认知武术仍处于进行时,武术的技击元素、民族元素、文化元素、国际化元素是组成武术的重要元素,只有我们正确认知武术的各组成元素,武术的发展才会更加绚丽多彩。
- 相关文章
-
-
12-17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举行2014届下半年博士论文答辩会
-
12-17上海海事大学武术队获第二届中国大学生武术竞艺大赛金奖
-
12-16湖南省武术段位制走进校园,百万学生将常年习练武术
-
12-15上海武术院举办《上海武术》杂志通讯员培训班
-
12-14湖南省株洲市“兴武杯”武术大赛落幕5个大项共决出62枚金牌
-
12-13全国学校武术联盟13日将在上体举办上海地区“一校一拳”武术教改展演大会
-
12-13广东省惠阳区首届“武协杯”武术大赛举办成功
-
12-13驻布隆迪大使郁序忠出席布武术锦标赛决赛
-
12-13四川省威远县严陵镇让武术走进体育
-
12-11西安市临潼武术协会今成立 将弘扬“红拳”发展
-
- 本类更新
-
-
10-26传统武术运动的气法
-
9-20武术基本功:肩臂功-安在峰 刘召侠
-
9-8如何创新竞技武术套路-周文瑞
-
9-6武术“抱拳礼”的儒学内涵探析-苏勇
-
9-5武术与中医伤科
-
9-4正确认识中国武术-孙天民
-
9-42014全国武术队练大奖赛的得与失-李建炜
-
9-3马与武术-祁美娟
-
9-2练气化神与武术面子论-冯振宇 李广
-
8-28浅谈中国哲学与武术的关系-卞青峰
-
- 本类推荐
-
-
3-10武术基本功图解
-
3-10武术基本功
-
3-10论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在武术运动中的作用
-
3-10武术的主要内容
-
3-10武术的内容与分类
-
11-5中国传统武术套路竞赛办法(试行)
-
9-6练武术腰腿基本功是必修课
-
8-10中国武术真实的高功夫是什么样?练成武功需要多少年?
-
8-10内力功夫
-
4-19如何修习武术基本功
-
- 本类排行
-
-
3-10武术基本功图解
-
8-10内力功夫
-
3-10武术基本功
-
8-10中国武术真实的高功夫是什么样?练成武功需要多少年?
-
3-10武术套路成因 最简单的武术套路
-
3-10武术套路教学
-
8-9传统武术练劲奇门武功
-
9-6练武术腰腿基本功是必修课
-
3-10武术的内容与分类
-
3-10论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在武术运动中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