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用太极拳的(虚灵顶劲……)来解说太极的阴阳理念-叶式史

时间:2014-6-20 9:52:37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68  评论:0
中国武术在线编辑部:我认为太极推手之所以无法得到世人的认可,完全是因为太极推手根本没有体现出太极拳无比的魅力。

因为太极推手的发起者、比赛的所有参与者、都无法真正地破析、演绎,太极阴阳在太极拳、或者太极推手中,真正起到作用的来龙去脉。所以太极推手才会成为如今这等不伦不类的模样。我渴望能与太极推手的营造者,面对面地谈谈,我对太极推手成型、开展、推广的个人看法。或许对他们有意想不到的帮助。

为此,我写下这篇比较专业的太极拳修炼体验。希望能传送给相关的人员,也许会有所启迪吧?!

用太极拳的【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气沉丹田,】来解说太极的阴阳理念

现在许多相关太极拳的文章,真正涉及到具体的太极拳运行全过程的描述,寥寥无几,几乎都是纯理论的叙述,那怕是太极拳的泰斗和权威,也很少谈及到实质性的,具体修炼过程。而且,难以区分到底是在讲太极,还是太极拳,简直到了杂乱无章,无法分辨了。

今天,我抛砖引玉,希望武术界,能够真正崛起一股纯真的太极拳理论研究真成果。

太极拳真正的精髓,就是阴阳学说的理念:

一.虚灵顶劲:

1.虚灵顶劲是在人体头部的阴阳变换。

2.人的头部前面,从前额到下巴是阴面;人的头部后面,从百会到大椎是阳面。

3.虚灵,就是头部阴面,要松弛,而且要微微地内含,形成虚幻(下巴的内含)中有丝丝灵感(祖窍的绽放)。

4.顶劲,就是头部阳面,要微微地上顶而挺拔。百会似顶非顶地上拎(如同挂钩上拎的感觉)而颈部缓缓地、连续不断地往上徐徐挺拔。

5.关键是虚灵和顶劲,同步相反方向进行的。

这就是在人体头部运行的阴中有虚;阳中有实的阴阳理念的实践运用。

二.含胸拔背:

1.含胸,是人体躯干部分的阴面,包含前胸两肋,胸腔内的五脏六腑。通过松沉,产生收缩和蠕动,同时形成强大的气息与体内聚集的能量(这也是松沉、虚柔的内合,导致的体内合力之劲——内劲)

2.含胸是阴虚、是内合、是人体在对峙时,进行引进落空时,化解对方冲击力,最有效的部位。只有真正做到含胸,才能整体松沉到脚底。

3.拔背是阳实,是外开,是琵琶骨和扇子骨同时松沉后,产生强有力的舒展和扩张力,导致背部挺拔与扩展。

4.含胸是蓄劲、是柔化、是引进落空;拔背是柔中带刚,是发劲。

这就是人体躯干部分的阴合为虚,是柔化;阳实为开,是柔中有刚,是发劲。

三.沉肩垂肘:

1.沉肩为阴,通过肩关节的舒展、拉伸,在手臂内侧、肌肤与肩,同时向胸、肋松沉,气息是有手臂内侧,向体内丹田方向内收。

2.垂肘为阳,在沉肩的过程中,肩外侧是阳面,在沉肩时,产生一股气息和内劲,牵动肩外侧松沉时,有手臂外侧(阳面)舒展、延伸,导致肘关节的下垂。

这就是肩与肘关节,在彼此松沉、舒展、延伸的过程,形成了有肩到肘的节节贯穿,导致手臂内侧的阴虚、内收;手臂外侧的阳实、外放。

四.气沉丹田:

顾名思义就是人体头顶、四肢、躯干的气息,有头、颈、肩、肘、腕、胸、两肋、经过松沉、舒展、延伸的过程,通过节节贯穿,汇聚到丹田。

所有这一切,必须在周身一体、彻底放松的前提下,通过人体各个部分、关节、肌肤以致五脏六腑,阴阳、虚实的绵绵不断的转换,完成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垂肘、三个方面的周而复始的阴阳、虚实、千变万化的过程,才能真正做到气沉丹田。这就是太极拳运行过程中,太极概念中的阴阳理念,具体呈现出来的转换全过程。

太极概念中的阴阳理念,也只有在太极拳的准确的运行过程中,才能清晰、明了、完完整整演绎的淋漓尽致。

所以,没有太极拳准确的实践,那些太极拳理论家怎么可能一目了然地剖析,论证太极拳的真正理论。对于太极拳理论的研究,翻过来是加速、简便对太极理论的研究。

我认为:如果他本人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太极拳高手、行家,那么他必定不是一个真正名副其实的太极拳理论家。

我无暇研究太极拳的理论,但是我比较深厚的太极拳功底,也许对他们的太极拳研究,会提供一定的帮助吧!但愿如此!

标签:太极 太极拳 虚灵 解说 阴阳 
上一篇:关注“第八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八闽竹
下一篇:浅谈太极拳中的力点-傅清泉
站内搜索

Copyright © 2002-2012 中华气功大全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30640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