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修杂谈
-
杨氏太极“闪通背”质疑
时间:2011-4-25 17:27:46 作者:中华气功大全网 来源:www.cn-boxing.com 查看:815 评论:0笔者在长期研练杨氏太极拳时,发现其中”闪通背”一式名词书写比较混乱,各种版本的杨氏太极拳书籍差异较大;且名家巨手各持一端,使后学者无所适从,极不利于杨氏太极拳的发展与推广。现笔者据手头有限的资料试加分析,不妥之处,敬请行家里手多加斧正为盼。
一、各种版本“闪通背”的差异
1、杨澄甫著《太极拳使用法》
据1984年《太极拳选编》版本中《太极拳使用法》(据文光印务馆1931年版影印)一书中资料显示:第15页太极拳十三式,名之日“山通臂”:第31页第二十七节,名之日“扇通臂用法(演练图)”;第95页第十六式的对敌图中为“山通背用法”。
从上面所提供的资料中可以发现:同一个拳架、同一个作者、同一个时期的作品,何以一个拳势的动作名称,竟会在一本书中有三种不同的名词书写呢?原因何在?而恰在此时,也正是杨澄甫先生终于完成了杨氏太极拳大架的定型工作之后。据有关资料报导,参加此术编辑工作的尚有杨氏几位得意弟子共同参与,并负责编后校对工作,难道大家都没有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吗?由于该书是杨澄甫先生亲自演练,并主持编辑工作,该书一经面世,即出现了许多盗版,杨澄甫先生亲自将自己印章于书中以杜绝之,难道也没有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吗?原因何在?尚望持正版者以补正。
《太极拳使用法》一书的正式出版,在杨氏太极拳发展史上可谓是一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杨氏太极拳从此走向了规范化道路,该书也被杨氏太极拳修持者奉为盛世经典金科玉律,这样一部恩泽后世的宏篇巨著,不知为何也会出现如此大的失误呢?此中迷团着实令人费解?也因此造成了杨氏后传弟子在各自的著作中各持一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恐怕是杨澄甫先生没有想到的,也不愿看到的实事悲剧吧。
2、杨氏其他早期弟子著作
在陈微明先生所著的《太极拳术》(据中华书局版影印)一书中,他则使用了与《太极拳使用法·演练法》中的“扇通臂”名词术语相同。该书较为系统,采用了杨澄甫先生未定型前的演练图示,个别地方作者做了补充。
陈炎林先生所著的《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一书中采用了“扇通背”之说,而在此书基础上整理出来的《太极拳对练》的沙国政先生,则采用了“闪通臂”名词术语,这种差异亦不知何故?
在许禹生先生所著的《太极拳势图解》(据京城印书局1921年版影印)一书第23页采用了“扇通背”一词,在其动作术语释名中云:“扇通背者,疑疑脊椎骨为扇轴,两臂为扇幅,如扇之分张状;通背者,使脊背之力通于两臂之谓也”。在这句释语中,我们明显地可以看出,作者自己本身对此名词术语就持怀疑态度。所以,笔者臆测,许先生面对“闪通背”这一名词术语,也不知该如何书写才算正确。但从其书的出版时间上来看,它比杨澄甫先生的《太极拳使用法》早了十年。杨澄甫先生按常理推算应该手中有该书的,对于书中的不足之处应该有所批示。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在该书出版前或出版后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呢》?
吴孟侠、吴兆峰二先生所著的《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一书中,演练图第二十二式,扇通臂(又名闪通背)。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心中亦不甚明白,亦不知该如何书写才好,而在此前笔者手头的杨氏拳术资料中,诸多版本均无“闪通背”这种书写方法,也许作者想纠正该式动作名称书写,但又有所顾忌,或另有它因不便道明。故而在拳式后又回以补注说明,但毕竟有了一个好开端。
3、体育系通用教材“武术”
1979年版体育系通用教材《武术》第三册上所载的“简化太极拳”“第二套太极拳(即四十八式太极拳)”中均采用了“闪通臂”这一动作术语。众所周知,这个版本的两套太极拳术,均以杨氏太极拳为基础,并兼收了其它流派精华组编而成的。参与编写这样一种全国高等学府武术系通用教材,可谓名家巨子行家里手汇集,无论是编、审、校均有专业人员严格把关,绝不会出现原则性错误。似乎“闪通臂”动作术语已成定论。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其后出版的诸多著作均应以此为标准,可为什么会我行我素各有说辞呢?不能不令人深思。
4、近年来杨氏太极拳著作
在这里,我们先来看《山西省武术拳械录》一书中第三章·太极拳。杨氏嫡传杨振铎先生供稿的“103式”中采用了“扇通背”术语,与杨澄甫先生所传亦不相同,其原因何在?杨家太极,素有内外之分,难道名词术语亦有内外之分吗?个中缘由虽然一时难以说明,但有一点可以说明,那就是杨氏太极拳在传承过程中没有一个规范的教程。
再来看杨澄甫先生的再传弟子张金普先生所著的《杨氏太极拳械集粹》一书,在该书中无论是小功架,还是大功架,均采用了“扇通臂”这个动作术语,它又与杨振铎先生所传有别,其原因何在?
我们再来看汪永泉先生所著的《杨式太极拳述真》一书中亦采用了“扇通背”。而据汪先生所述,其父曾随杨健侯习艺,其本人十四岁拜杨澄甫为师习艺,当时其所习为杨式六路老架。但无论是老架,还是新架,其动作名称都应相同,皆因一人所授。不知何故却不相同,实在令人费解。
5、顾留馨先生所著的《太极拳术》
顾留馨先生是当代太极拳界泰斗级的人物,对太极拳术不但有很深的造旨,而且对太极拳的理论、沿革等均有很深地研究,在其所著《太极拳术》一书中,第149页、第二十三式的“闪通背”拳势后有这样一段颇有见地的文字说明:此式势名在杨氏太极拳原作“扇通背”,“扇”字系“闪”字音转,兹从陈氏太极拳谱复其原名为“闪通背”。众所周知,杨氏太极拳本自陈氏太极拳演变发展而来,虽经杨氏三代不断地改革创新,拳势上有所变化,但仍然保留有陈氏太极拳的痕迹。传统武术非常注重师承与拳术谱文的传承,杨氏既得艺于陈氏,又何能数典忘祖乎?故笔者亦认为顾先生所述较为恰当。
二、陈鑫 著《陈氏太极拳圈说》
在《太极拳图说》卷第十九势、闪通背前半势中,陈鑫如是说:何谓闪通背?以中气由心下降过脐到丹田,复由丹田与任脉搏逆行而上,越脐……督脉相接,逆行水沟、人中……再至会阴极矣。中气由百会下通于长强,会阴,是谓通背。闪者,如人搂住后腰,前面腰向前猛一弯,头与肩往下一下,后面长强与环跳往上用力挑其小肚,往上一翻,敌手自撒开,颠倒,从吾头上闪过前面,仰跌吾前矣。此之谓闪通背。
陈鑫先生为了进一步阐述闪通背一式,特附了两首诗于文后:肩臂何由号闪通?督至长强是正中。从下翻上为倒精,敌闪倒前在我躬。又诗曰:前人留下闪通背,右掌劈下大转身。右脚抽回庚辛位周身得势胜强奈。至此,“闪通背”拳式的来源、运气、体用等窍要,陈鑫先生已表述得非常清楚明白,勿须笔者赘言。
三、杨氏太极拳“闪通背”书写混乱分析
由上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杨氏太极拳的“闪通背”动作术语表示非常混乱,其原因何在?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其一:传统武术的传承非常注重师传口授,相对的文字表述记载较少,谱文的传承就显得比较珍秘。由于师传口授时,师傅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方言;加之各弟子亦带有其本身的方言,而谱文传承一般是掌门弟子,故其他弟子虽得其技,但无准确的谱文传授,从而引起混乱,也在情理之中。
再同一个动作名称,口授时的同一个音符,形成了诸多音同字不同的表述形式;加之各传人的体悟不同,自然形成了诸如“山”、“扇”、“闪”、“三”,以及“背”、“臂”等文字差异,从而了导致了多种形式音同字不同的“闪通背”组合。
其二:在冷兵器时代,传统武术作为一门搏杀技艺,师门的传授非但严格保密,而且有内外之分,如果再加上人为的以讹传讹,必然导致文字表述的失真。杨露禅三下陈家沟,始得陈氏真传,其技艺得之不易,其后人所传又能是其技艺之几何?董海川八卦技艺天下无敌,后世所传也仅其艺之十之二三。过去的老拳师们大多文化水平低,许多拳派谱文是门外汉文人代笔编录。本就难免失真,如果再加上编录者的想当然文字修饰,失真将会更多。也许这也是文字表述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目前,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杨氏太极拳应该是推行最好,普及最广的优秀拳种。虽然杨氏太极拳有大、中、小架之分,亦有其它拳架的流传,但在整体套路结构,技法名称上还是三十七式为主,故而动作名称统一起来不算困难。其实,前辈太极名家李天骥先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当时说道,太极拳向国外推广应有统一的套路,不然各教各的,外国朋友也不知该学那一套了。因此,笔者亦在此呼吁:各地的杨氏太极拳社、研究会等应抛弃门户之见,携起手来,共同完成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使杨氏太极拳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 相关文章
-
-
12-17安徽省望江县举办2014年太极拳剑大赛
-
12-16上海赵堡太极举行活步推手友谊赛
-
12-16上海魂源太极应邀教授交通大学太极课程
-
12-16山西省寒冬掀起太极健身热潮
-
12-16河南省安阳市举办太极拳文化发展研讨会
-
12-16中国上海龙身蛇形太极拳总部荣获「特殊贡献奖」
-
12-13上海魂源太极拳走进国际大企业
-
12-1325岁法国姑娘来株洲拜师学太极46岁教练向她求爱成功
-
12-11“非遗”陈氏太极拳和福建古琴在福州“琴拳对话”
-
12-11“信诚杯”太极拳交流展示赛在江苏省溧阳市举行
-
- 本类更新
-
-
11-16习练健身气功•易筋经心得-李桂珍
-
11-16习练气功的感悟和体会
-
11-12高层中脉开通后的十二种境象
-
9-19辟谷人人可行—介绍贫僧的辟谷经验
-
8-29从事智能功18年的体会-王宝明
-
8-29练蹲墙功的三种感受-贾国珍
-
8-16我练六字决的体会
-
8-13走八卦泥步的体会
-
8-13我练拳五年的几点心得
-
7-16独行侠练张志顺道长金刚功40天练功体会
-
- 本类推荐
-
-
9-5“气”在太极拳练习中的作用
-
9-4周荔裳习武与修德
-
8-30王芗斋为什么不习太极拳
-
8-29功夫源于细节的积累
-
8-28最经典的练拳体悟
-
8-21站桩满1000小时之小结
-
8-19几位功夫前辈的病
-
8-17练架不由衷,累死也无功。再谈站桩的目的,功效和方法
-
8-16练功就要练真功
-
8-13练功的一个窍门一直忘说了
-
- 本类排行
-
-
10-24关于气沉丹田的心法口诀
-
8-11马阴藏相以及我的修行感悟
-
10-21怎样延长站桩时间?
-
10-18站桩新人之站桩百日小结
-
10-18站桩真传一句话是什么
-
10-18站桩的姿势
-
8-21站桩满1000小时之小结
-
8-30王芗斋为什么不习太极拳
-
8-13练功的一个窍门一直忘说了
-
12-1我向王芗斋先生学站桩
-